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7节(2 / 2)

汪印的住所就连她也不知道,到现在都没有被骁卫营和虎贲军发现,她都觉得奇怪了。

见到汪印沉吟,申玲珑便斟酌着问道:“督主,就算你将他们救出來了,要送出长雍城也很难。”

那五百名伤者想必就是大雍的暗探了。

申玲珑不知道汪印打算用什么方法救人,但她觉得救人的后续更为重要。——就算救出了人,也不一定能够平安离开。

更何况,大雍还指定了汪印前去的地方。

不去,就每天杀一个暗探。汪督主会怎么做呢?

申玲珑很有自知之明,这样的事,她自认为是没有办法帮汪印分忧解难了。

她想了想,还是将从兵部尚书江芝兰那里听到的情况仔细说了出来。

“督主,现在真的查得太严了。从明天开始,每一个客栈、每一个住所都要盘问了,督主千万要小心。”

这个架势,真的是要将长雍翻过来了,哪怕左邻右里都认识的人,也全都要露面。

汪印点了点头,表示已经清楚了。

郑七和王晦他们一直都在注意长雍的动静,申玲珑所说的情况,他们也注意到了。

在即将离开的时候,申玲珑还是忍不住提醒道:“督主,陆太后和皇上都是下了大决心的,他们真的会每天杀一个暗探。”

她顿了顿,语气充满了忧虑:“如今朝廷上下,不是在准备清河演武场埋伏,就是在搜索你的下落,连中元大祭都不举办了。”

中元大祭向来都是大雍的大事,如今为了捉住汪印,连大祭都可以不举办,可见太后和皇上的决心。

汪印……真的要非常小心谨慎才行。

汪印听了,眼中眸光略微闪了闪。

中元大祭?

汪印脑中想起了什么,却快得抓不住。

这一日,在早朝之上,礼部的官员出列向正景帝禀道:“皇上,臣以为,当此中元节之际,宜当大办中元大祭。”

这位礼部的官员称,中元大祭乃大雍的传统,不可能因为一个汪印而废,这于礼不合。

这位官员又称,正好国朝俘虏了大安的暗探,又定下了每日一杀,正好用这些人的鲜血和性命来祭奠,这样方显皇上的仁德,云云。

所谓杀俘不祥,倘若是用杀俘来逼出汪印,面上始终不好听,倘若是用作祭奠……

则是告慰英烈,既达到了目的,又占了大义,如此倒是很好。

正景帝脑中不断思索着,觉得礼部官员的奏言也不无道理,他颇为心动,不由得看向了身后珠帘后面的陆太后。

哪怕正景帝不是稚儿,可是陆太后依然还是垂帘听政——如今皇权实握在她手中,朝官们什么话也不敢说。

此刻陆太后听了朝官的奏言,心中颇为不悦。

在她看来,如今朝廷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全力对付汪印、捉拿汪印。

怎么可以分神去做其他事情?中元大祭,有什么必要举办呢?

然而在退朝之后,陆太后听了骁卫营范阳的禀告,便改变了注意。

第1300章 中元大节

范阳向陆太后这样禀道:“娘娘,如今所有士兵都在清河演武场那里设伏,臣担心汪印不一定会去。倘若他不去,那么我们就很被动了。”

陆太后没有说话,心里却不由得往这方面想了。

现在长雍士兵还在清河演武场那里准备着,中间还需要时间,距离指定的那一天日子还没有到。

她虽然知道汪印重情义,此来大雍也是为了营救那些暗探,但是清河演武场这么明显的埋伏……

她也不确定其会不会去。

范阳说得没有错,如果汪印不去,那么他们就很被动了。

换句话来说,一天一个暗探的性命,或许没有办法迫汪印就犯。

范阳的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忧虑:“娘娘,臣也和李将军提过此事了,李将军在忙着准备,故而让臣前来禀告娘娘。娘娘,臣以为,清河演武场那里,得外松内紧才是。”

陆太后挑了挑眉,开口问道:“外送内紧?且说说吧。”

范阳这么说,显然有什么想法了。

只听得范阳继续说道:“娘娘,臣以为应当将朝廷上下的关注从清河演武场上拉回来,营造出一种其实国朝准备得并不充足的氛围。”

“现在恰好是中元节,臣以为可以隆重举办中元大祭,朝堂都在忙着这件事,清河演武场那里自然就没有多少人注意了。”

范阳的意思,还是大办中元祭,这和早朝上礼部官员的奏请一致。

只不过,礼部官员所打着的名义是为了皇上的仁德,这让陆太后并不喜欢。

如今,范阳却说转移注意力……

陆太后还在思索间,范阳又说话了:“娘娘,在准备中元大祭期间,不管是骁卫营还是虎贲军,都绝不能放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