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2节(1 / 2)

爱会让一个人强大奋勇,也会让一个人畏惧担忧,使得一个人在某些时候软弱。

汪印并不以这些软弱为耻,只是,他实在是想不到一个周全的办法。

直到阿宁说她有了一个办法,于是他进宫求见皇上了,带着缇骑所查探到的证据,在紫宸殿中展现自己的武力……

皇上的反应也正在他的预料之中,最后果然提到了阿宁,把阿宁作为他的弱点来威胁。

——阿宁说皇上一定会这样做的,她说得很对。

此刻的汪印敛了敛神,将浑身杀气继续收回来,令得紫宸殿中那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气氛为之一松,内侍宫女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魏离弦不敢放松,仍然用断了剑尖的剑指着汪印,等候着永昭帝的吩咐。

即便远远不是汪印的对手,但是他还是得这么做,这是他作为左翊卫大将军的职责。

很快,永昭帝便这样吩咐道:“魏离弦,你且退下。汪印……你进宫到底为何?”

永昭帝很清楚魏离弦不是汪印的对手,或许整个左翊卫加起来也不是汪印,他此刻只得将所有的畏惧愤怒压下来,问了汪印这么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即便此刻无比震怒畏惧,他也并不相信汪印真的敢做出那等大逆不道的弑君之事来。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让永昭帝了解到汪印越来越厉害,也让永昭帝了解到汪印的底线坐在。

过了最开始的震惊之后,现在的永昭帝已经回过神来了,汪印这样不顾一切地豁出去,显然不是想鱼死网破,更多是虚张声势,必定是有别的图谋。

汪印到底想做什么?

只听得汪印这样说道:“皇上,臣此番进宫,是想向皇上证明臣断无觊觎皇权之心,请皇上给臣半个月时间,臣一定会自证清白。倘若臣有不臣之心,臣……会将项上人头奉上!”

臣会将项上人头奉上!

这话一落,永昭帝的眼睛便闪了闪,气息也顿时变得急促,而殿中其它人则是身子紧缩,只恨不得将自己当作透明。

汪督主的项上人头,他们根本不敢看!

裘恩倏地抬头朝汪印那里看了一眼,随即飞快地低下了头,心中有止不住的担心。

厂公进殿之后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他压根就不知道厂公想做什么了。

就算对厂公再有信心,但是皇上……国朝的力量岂是个人能够对抗的?

永昭帝深深地看着汪印,脑中不断权衡着,随即问道:“半个月……朕为何要相信你?你刚才做了什么,可知罪?”

冲着汪印那些威胁的话语,他就可以将汪印重中治罪!

但是汪印的武力,的确让他犹豫了,他不愿意自己冒险,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汪印的妥协,也正好给了他一个下台阶。

半个月之内,他会暗中召集各大卫那些高手来到京兆,也会将调集京畿卫的士兵前来护驾,更重要的是,此刻汪印的弱点还在宫外,他尚不能控制这个弱点!

不想,汪印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竟然这样回道:“皇上,刚才是臣太着急了,请皇上恕罪!为了表示臣的诚意和决心,臣会将妻子送进宫中,请皇上宽限半个月!”

送进宫中的意思,当然是送进宫中为人质,以此换取半个月的时间。

这一下,永昭帝竟然无言以对了。

汪印竟然将妻子送进宫中作为人质?汪印不是最爱那个小妻子吗?怎么会舍得?

第1120章 主动

将叶绥送进宫中,换取半个月的时间,并不是汪印临时起意,而是汪印和叶绥早就商量好的事情。

叶绥所说的办法,便是以己身为质,争取半个月的时间。

刚听到这个办法的时候,汪印只觉得荒唐,阿宁是他心尖上的人,他竭尽所能地想疼她、护她,所做那么多事情所生那么多顾虑,就是想让她好好的,现在阿宁竟然说进宫为人质?

“阿宁,为什么呢?你须知道,你对本座有多重要,本座是不会让你进宫冒险的。”汪印这样说道。

这是他对阿宁的感情,也是他实际的行动,这些话语他原是放在心里不用说出来的,却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状况下说了出来……

以他对阿宁的了解,自然是知道她不会无缘无故说出这些话,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都不会让阿宁去冒险。

他不舍得。

叶绥拉着他的手,仰头看着他,这样说道:“半令,我知道你心疼我,不愿意我去冒险,担心我会出事。但是,我心亦然。你如今面临着这样的危机,我同样想保护你,我不愿意只做被你护在后院中的金丝雀。我想为你做些事情。”

她切切地看着他,眼中有担忧有请求,更多的是和汪印眼中一样的情意。

她和他,对彼此的心都是一样的。

汪印微微别开了眼,声音沉哑道:“阿宁,你知道不是这样的。宫中是什么地方,你若是进宫会遭遇什么,本座根本就不敢想。你倘若要护我,就当免我顾虑。”

皇上已经是这样的态度了,若是阿宁进宫,必定就是羊入虎口,万一阿宁出了什么事情,那么他该怎么办!

他不想听叶绥进宫的理由是什么,他只知道,若是她真的进了宫,他的心没有一刻会安宁。

他无法做到安宁,便无法做到深思远虑,就更不可能去解决面临的危机了。

阿宁,会不知道这些吗?

叶绥当然知道这些,在她脑海中刚浮现这个想法之时,就已经首先考虑到汪印的反应了。

她知道他必定不会答应,但是她还是说了出来。

她与半令自认识至今,已经八年多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产生意见分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