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8节(2 / 2)

然而,现在皇上对小姑娘敢兴趣了……

准确地说,这个危机从来就在顾璋或杨善心身上,也不在贤妃那里,而是在于皇上!

到了这个时候,汪印再一次后悔自己还不够强大,没有强大到能轻易取了贤妃的性命。

长公主殿下早薨,便是与贤妃在背后下毒有关,然而贤妃此人身居后宫,皇上还派了左翊卫前去护卫……

他固然可以让人前去刺杀贤妃,但是贤妃背后是谁、为何要害殿下和他,这些若是弄不清楚,他怎么会甘心?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留着贤妃到现在,便也留下了隐患,让贤妃得以谗言皇上、对小姑娘不利!

皇上忌惮他不可怕,忌惮小姑娘懂巫蛊也不可怕,最怕的便是皇上要借巫蛊来得利。——不管皇上要做什么,总要将小姑娘拘在其身边的,这让他怎么忍?

若情况真的至此,他势必要直面与皇上相争,那么他和小姑娘都会性命不保!

如今的他,还没有与皇上直面相争的本事和势力,然而事情已经出现了……

他反手握住了叶绥的手,握得很紧,内心已经尽数显现了出来。

他有无畏之心,但是与小姑娘有关,他难以避免考虑再三忧思再三。

叶绥将另外一只手叠在汪印手背上,心绪已经冷静了下来,安慰道:“大人,您无须担心。只要证明了我不懂得巫蛊,皇上自然就不再感兴趣了。”

不管贤妃有何歹毒的打算,不管皇上有何浓厚的兴趣,不懂巫蛊便是一力降十会的办法!

“证明你不懂得巫蛊?”汪印这样说道,等待她解惑。

巫蛊之事,向来只有找出涉及的证据,譬如木偶针扎等等事物,却不曾听过可以自证无关,小姑娘这样说……是想到了什么办法?

他知晓叶绥聪慧,更知道她的本事,此刻心中竟然有些期待。

本座无能为力之事,小姑娘是不是有破解之法?

叶绥眉眼弯了起来,笑眯眯地点头道:“是,皇上,我想到了办法。凡是涉及巫蛊,朝中便必定有人会处理此事,皇上对其十分仰仗。要想破解此事,便要从这里入手。”

朝中有人处理巫蛊之事……汪印眼神亮了亮,瞬间就想到了一个官衙。

小姑娘所说的办法,难道就是从这个官衙上入手?

如果是这样,那无异难于登天……

第857章 商易

“小姑娘,你打算从司天台下手?”汪印这样道,提及了心中所想的那个官衙。

凡涉及占卜、巫蛊和天文历法之事,当然是与司天台有关,小姑娘意中所指很明显了。

只是,司天台和曾经的缇事厂一样,同样是朝中最为独特的官衙。

司天台是两台之一,主官司天监乃从三品,但是司天台和其他任何一个官衙都不同,它有着最大限度的自由和隐秘性。

朝中各官员,不是科举出仕便是封荫为官,策论杂学之考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司天台的官员却不是这样。

司天台的官员,乃是从民间选拨,要求必须擅长卜算、历法等等某一种,特别是司天台的主官司天监,据闻历任的司天监都精通占卜星相,甚者能通鬼神。

从大安太宗朝起,就已经规定司天台官员不得与其他官员私下往来,违者降职乃至夺官。这个规定,从太宗朝一直持续到如今,并且越发严苛。

除却公事,司天台官员便不会与其他官员来往,以避嫌疑。

司天台的官衙相当独特,就是皇城内靠近升平门最高的那栋建筑,摘星楼便是。

摘星楼下有左翊卫官员把守,凡进入其中的人都必须登记审核,并且在商谈公事的时候,也会有左翊卫跟随。

从摘星楼所发出的公文信函,也会经由门下省审验再三,才会下发。

由此可见司天台在国朝之重、之独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汪印和司天台官员没有什么接触,遑论有任何交情了。

他这样的情况尚算好的,朝中还有许多官员连司天台官员的相貌都有没有见过。

——盖因司天台官员无须上朝。

如今小姑娘说,巫蛊的问题可以借由司天台来解决?可是司天台官员只会听从皇上吩咐,巫蛊一事,若是没有皇上示下,司天台官员怎么会说有利于小姑娘的话语?

叶绥点点头,说道:“没错,大人,能解决这个事情的人,还不能是司天台普通官员,只能是司天监大人。”

“司天监?”汪印诧异道,觉得事情更难了。

司天监……现在的司天监商易,他也只见过几次面而已,小姑娘到底有何办法?

“大人,现在的司天监大人……是河东人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额上有个星辰标志?这个人,和历代的司天监都不一样。”叶绥回道,眼神变得有些幽远。

如果司天监还是袁近璧,那么她的确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如今成了商易,那么就不一样了。

她犹记得,在太宁元年,那个额头上有个星辰标志的年迈官员,立于紫宸殿之中,神情带着坚毅果决,对太宁帝道:“皇上,恳请皇上废除司天台官员不得与其他官员私下往来的规定,恳请皇上准司天台官员入世!”

那时,她也在紫宸殿中,听到这番话语心中没有丝毫意外——毕竟,商易愿意和她接触、并且暗中行便宜之事,便是为着这一个目的。

她也是直到永昭末年,才知道得以进入司天台的官员,皆从各大寺观中选出,并且一旦被选进司天台,便终身不能离开,只为国朝、皇上所驱使。

这个规定,乃是当初太宗皇帝与天下寺观所达成的协议,世外之人为国朝、皇上测吉凶、断历法,这乃积福之事,两者皆大欢喜。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规定就变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