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5节(2 / 2)

水满则溢,汪印这是故意让水桶裂开一条缝啊!

当然,屠枭虽然逃脱了,但是嶙峋山的贼匪逃犯已不能为患,汪印和雁西卫的确剿匪有功。

这一点,谁都不会忽视,兵部更要作出表彰。

想到这里,窦大用这样说道:“皇上,嶙峋山的贼匪剿灭了,这对国朝来说是件好事,或许会给雁西道带来不一样的生机。”

虽然密报中说裴解等官员不满,但这是不是真的呢?——他看未必。

嶙峋山的贼匪逃犯不能为祸,那么雁西卫南面的吏治就会渐渐恢复正常,赋税百姓田地等问题也会慢慢解决,作为观察使的裴解应该大笑三声才是。

裴解生气的反应,多半是为了配合汪印……

当然,在这一事上,窦大用也不由得站在了汪印这一边,不然也不会故意说刚才那几句话语。

意识到这一点后,窦大用的神色便有些异样。

他明明不喜欢汪印,还两次受制于汪印,怎么会为其出言呢?

对自己的做法,窦大用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对嶙峋山那些贼匪的厌恶比对汪印的更甚。

昔年窦大用还是吏部员外郎的时候,曾经手过几件异常恶劣的案子,其中有些罪犯就是逃去了嶙峋山。

他对嶙峋山和云屠山的贼匪的态度都一样,那就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如今汪印做了他想做的事情,他当然拍手称快。

现在,就看皇上怎么看待这件事了。

永昭帝沉默良久,才下令道:“兵部对雁西卫士兵进行嘉奖,着汪印一定要捉住屠枭,捉住屠枭之后,再论功!”

他还想用着雁西卫这些士兵的,不管他对汪印有什么不满,在汪印刚刚剿匪成功的关头,他是不可能对汪印做什么的。

这个旨意,既安抚了雁西卫的士兵,也不违背他自己的心意。

“是,臣听令,这就让兵部拟文书。”窦大用恭敬地回道,对永昭帝的旨意并不感到意外。

皇上言下之意,就是一日没有捉住屠枭,汪印便一日无功。压着汪印,这便是皇上的做法。

不久,京兆其他官员也知道了汪印剿匪的事情,对此自然心绪不一。

过年前的朝局最大的动静与汪印有关,说实话,京兆朝官们都觉得挺正常的。

汪印离开京兆快一年了,远离了朝局的中心,但却没有远离朝局的焦点,始终还是那么引人注目。

仔细想想,汪印去了雁西卫所做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尽管不能说是震荡朝局,但都是动静极大,绝不能忽视。

家眷安置军中、靖平县的瘟疫、出使立功、剿匪成功……哪一件,都值得朝官投注目光。

尤其是,做出这些事情的人,还是汪印。

汪印在刚接任雁西卫大将军之时,朝中有多少对“宦官掌兵”的非议,就有多少对汪印的在意。

其中,尤以御史大夫魏酣中为最。

他是对汪印就任大将军反对最激烈的官员,就差没有死谏了。

他无法改变永昭帝的决定,却一直觉得汪印不适合掌兵,而在看到汪印在雁西卫所做的事情后,他沉默了。

特别是现在听到汪印剿匪之后,他捻须叹息一声,心头复杂不已,以致无语。

像魏酣中这样心绪复杂的官员还有不少,定国公齐瞻竹也半眯眼远望,心头浮现了长公主郑薇所说的那一番话语。

或许雁西卫有汪印在,的确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屏障,当初他没有反对,如今看来是做对了。

在顾家,顾崇摇头叹息,却不是感慨,而是悔恨:“早知如此,还是要坚定在大雍对汪印动手的计划,就不会让汪印再立一功了。”

他恨不得将汪印踩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汪印次次立功,心情实在难受。

“祖父,无须叹息,汪印立功,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呢。皇上想必也不喜欢汪印这样,他功劳越多,皇上就越容不下他。”顾璋这样说道,笑了笑。

原本,他是计划在大雍对汪印下手的,因为那时候是汪印力量最弱的时候,但是大雍太愚蠢,提前对汪印动手,已让汪印有了防备,他便劝说韦皇后改变了计划。

汪印平安回了国朝,还立下了剿匪之功。

但这真的是功劳?而不是催命符?

呵呵,顾璋倒很想看一看,接下来汪印会怎样!

第732章 好好过年

永昭二十二年到来了,这一年的春节,汪印和叶绥是在雁西道度过的。

他们其实不是第一次不在京兆过年了,之前他们曾在趋云峰过年,对于叶绥来说,在哪里过年都没有关系。

——只要能和大人在一起。

只是,汪印太忙了,因为剿匪一事,他年前几乎没有在雁西卫驻扎地待过。

嶙峋山的剿杀已经结束了,但是头目屠枭却不知所踪,成为了这一次围剿的败笔。

在汪印出发剿匪之前,曾和叶绥说起过屠枭这个人,他虽然没有多说什么,却特地提到了这个人,那就代表着这个人很重要,如今这个人却消失了。

大人围剿嶙峋山,必定是做了充足准备,有那么多雁西卫士兵,有封伯和郑七等人在,屠枭还能逃脱,她也深感意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