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其他小说>西凉定秦> 西凉定秦第3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西凉定秦第3部分阅读(1 / 2)

女王”若是平常人,必然会叩首行大礼,但这人只是长揖到地,可见其身份尊贵。

果然,只听女王客气的回答,“王子不必多礼,您远道而来,我本应该亲自迎接才是。”

“如今是非常时期,女王以必要的方法掩人耳目也是无可厚非,我岂会不知其中的道理”青年人语毕,在女王的示意下坐到了旁边的座位上。

秦羽凝眉思忖,此人既然被称作王子,应当是来自邻国。但具体是来自哪里呢西凉的死对头东野正在摩拳擦掌的备战,北陵园一个月前刚刚被赤多族攻占,现在怕是已经亡国了。那么,只剩下一个南黎。

南黎王子吗秦羽病计鹧郏院v兴卸阅侠韫拇哦家幌伦佑肯帧br >

南黎国的国主一直缠绵病榻,国事大多数由王后和几位王子处理。而南黎有三位王子大太子南尊贤,二王子南习文,三王子南尚武,

眼前这一个既然被西凉女王叫做“王子”,而非“太子”,那必然不是南尊贤,而南尚武多年来一直驻守南黎边境,无法分身,如此推理之下,唯有被称作“南黎军师”的南习文才可能前来。若真的是他,那他在此时此刻出现在此地,令人玩味。

“东野大军已在海岸线上集结,女王目前有何打算”南习文说话不讲客套,不绕弯子,开门见山。

女王似乎下太习惯他这样直白的问话,美眸闪过一丝难言的情绪,神情故作镇定,“还能如何自然是率兵迎敌,我西凉国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南习文报之一笑,“恕我直言,西凉国已多年不与干戈,国中又都是女子。而东野又被称做战之国,不说湛泸剑的威力,就凭东野雪六个月灭十二国的战绩,怕也是西凉不能力敌的。”

女王脸色骤变,拍案喝道:“王子千里迢迢赶来,难道就是为了说这些长他人志气的话吗若是如此,我即刻送客,王子请便”

他看出女王已经动了气,敛起笑容,“我说这番话只是想让女王看清事实而已,若女王连事实都不肯面对,这仗只怕更难打。”

女王凝视他良久,脸色霁和一些,“王子可是有什么退敌的良方”

他微徼一笑,温文尔雅的脸庞上不见波澜,却有着他人不敢小觑的神韵。

东野、南黎、西凉、北陵这四国原本是海外诸国中的几个小国,经过多年的演变,渐渐形成如今海外四国的格局。

在二十年前,这四国实力不相上下,一时形成鼎足之势,然而经过二十年的光景,四国的国力兴衰,变化无常,竟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凉国因为开放边境海岸,加强了通商,已逐步积累了财富,而其所出产的丝绸和农作物在各国中都成了抢手货。

而北陵本来是四国中实力较为雄厚的一个,却因为北陵之主这些年沉迷声色犬马,不整顿国务,导致国库空虚,灾民纷纷逃难,最后竟然被异军突起的边陲小部落赤多族占领,让所有人不胜欷吁。

东野号称战之国,国中有一文一武两大重臣辅佐,文为东野兰,武为东野雪。东野兰少年时期就以精明睿智、天资聪颖闻名于世,二十一岁便成为东野国摄政王,近年来虽然很少露面,但他所推行的政策将东野逐步改造强大是不争的事实。东野如今无论军事还是经济,在四国中都堪称第一,因此,东野兰虽然号称“东野第一臣”,其实他已经算是“海外第一臣”了。

而南习文,是近年来各国群臣和皇嗣中崭露头角的新锐之一。南黎国的很多外交政策都是由他亲自谋划,所以在几国混战的纷繁复杂中,南黎国始终能远离战火,韬光养晦,由此看来,南习文实是功不可没。

据闻北陵的灭国虽然是赤多族所为,但私下里南习文也有不少的小动作,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秦羽一瞬也不瞬的盯着南习文,原本以为西凉国已是孤立无援,没想到南黎会半路杀出,看来此行要完成任务比预期的还要艰难许多。

殿内,南习文悠悠然说道:“东野国目标明确,这一战旨在夺剑,而女王又不肯交剑,何不布下一个疑阵,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呢”

“疑阵怎样的疑阵”女王反问,“难道要我给他们一把假剑不成吗”

他笑道。“当然不是给假剑,一把假剑就算骗得过东野雪,也骗不过东野兰,而且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我看不如”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秦羽已经听不清楚了,他努力将身子全贴在房瓦上,却还是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此时,他的肩膀上忽然被人轻轻一拍,他一惊,猛地回头,闪电般扣住那人的脉门,就听到妙儿娇嗔的声音

“啊呀,好疼”

“你怎么来了”他松开手,埋怨道:“这里也是你能来玩的快回家去”

“不,我是来帮你偷题的。”妙儿拉起他的手,“你走错路了,每年的考题都放在惊澜阁。”她想站起身,没想到脚下一滑,踩掉了几块瓦片。

这声音虽然不大,但是足够惊人了,殿内的女王和南习文几乎同时喊出

“有人”

“谁”

秦羽拉住妙儿的手一掠而起,擦着宫殿的屋脊疾飞,身后只听到人声鼎沸,一片大乱,箭矢破空声响不断,要不是他跑得快,只怕已在顷刻间就已被人射成了刺猬。

一口气奔出十几里,回头看看没发现追兵,才终于停了下来。

“呼呼,好险好险”妙儿拍着胸口不停的喘气。

秦羽一手抚着她的后背,一边埋怨,“要不是你拖累,我现在已经偷出题来了。”

“怎么能怪我”她噘起小嘴,“你走的时候也不和我打声招呼,说走就走,干脆俐落。我泅了水来找你,现在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你见了面,也不说一句好听的,就会训人家的不是。”

秦羽这才注意到,妙儿身上的衣服的确湿漉漉的,于是他立刻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她的身上,改口嗔责,“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不知道照顾自己这天气冷,你身子又有病,下水不怕旧病复发啊”

妙儿见他虽然说得凶,但眼睛里却是一片柔情,于是唇角扬起,靠在他的肩膀上,说:“有你在,我便不怕了。”

他这才发现她的身子冰冷,不住的打颤,惊虑之下将她抱在怀中,以自己的体温为她驱寒。

妙儿秋波流转,含羞带怯的对他一笑,青白的唇瓣看上去楚楚可怜。秦羽一时没把持住,低头覆了上去,她低低呻吟,双手环住他的脖子,像是在汲取温暖一样,与他的唇舌交缠在一起。

蓦地,她身子一僵,所有的动作都停止了,双臂也从他的脖子上软软的垂下。

秦羽一探她的脉息竟然没有了。

他惊得晃动着她的肩膀,大喊,“妙儿,醒醒醒醒”

但妙儿全无反应,好像死了一般,只有唇齿间的微笑还浅浅的荡漾着。

第五章 兵临城下

“妙儿她怎么会这样你对她做了什么”不论五郎如何呼唤,妙儿都没有一点动静,盛怒之下,他抓住秦羽的衣领,十指尖尖的锁住了他的咽喉。

锁环手

秦羽突遭制住却面不改色,微微一笑道:“好功夫,没想到在小小的暖玉阁里竟藏有如此高人。”他嘴角带着笑,但是眼里、心里只剩下妙儿苍白柔弱的脸庞。

“她说她有宿疾,我以为你们会知道医治的方法,所以才送她回来。”他刚说完,脑海中灵光一闪,“灵珠草我给她的那瓶灵珠草丹应该可以救她的命”他拨开五郎的手,扑到妙儿身上摸找药瓶,却一无所获,“这个傻丫头,这么重要的药怎么都不带在身上”

忽然白袍一闪,一道手臂挡在秦羽眼前,玉郎优美的声音即使是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听来依然舒缓沉静。“没用的,那药只是她的健身之方,却不能做为救命之药,否则妙儿也不会缠绵病榻这么多年。”

“缠绵病榻”这个词在秦羽心里,和妙儿平日那活蹦乱跳的形象还真是相去千万里远。

五郎哼声道:“你难道都看不出来,她平日里外强中干,都是装出来的吗她只要运动稍加激烈就气息不稳、脸色发青。要不是为了哄你这个臭小子开心,她才不会以命相搏。”

“如今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救她。”玉郎和五郎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知肚明。

秦羽见他们目光诡异,恼恨他们直到现在还装神弄鬼。“到底是什么方法”现在只怕就是让他上天揽月,下河捉龙他都会去。他只希望妙儿能睁开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再对他露出一个笑颜,哪怕是再打他、骂他,逼他背书、刺绣,他都会觉得是美好的。

“定秦剑。”玉郎终于说出答案。并不令人意外的答案,不错,号称药之剑的定秦剑,有起死回生之效,当然可以为妙儿治病,只是秦羽浓眉暗拧,看着妙儿依然紧闭的双眼,心绪烦乱。接着他一咬牙,抱起妙儿,准备再闯皇宫一回。

玉郎再度拦住他,黑眸锁住他的,伸臂示意秦羽将妙儿交给他。

“我去。”

他五郎上下打量着王郎,忽然一笑,“你肯去见她了你要是踏出这暖玉阁,不是为了逃走,而是为了去见她,你知道她会怎么想吗”

玉郎双手平伸并未收回,静静的说:“把妙儿给我。”这种眼神、这种语气,非比寻常。温柔得太过,急切得太过,好像对他来说,妙儿不是一个普通的朋友,反倒像是他心头上的一块肉。

秦羽犹疑了一下,最终将妙儿放到他怀里,低声说了句,“拜托了。”

玉郎哼了一声,“你还不配说这句话。”

暗夜之下。玉郎披了一袭白色的披风,如一团云飘然走上船板,小船渐渐隐没在黑暗中的湖对岸,慢慢不见踪迹。

五郎拍了拍秦羽的肩膀,“一时半会儿他们也不会回来,要不要进来喝一杯暖暖身”

他变脸倒真是快。秦羽咽喉上现在还暂锁环手所留下的指印,所以下意识与他保持一段距离,以策安全。

五郎命人烫了一壶酒送到自己的屋子,秦羽也是头一回走进他的寝室。

屋子比他想象的还要简单,四壁皆空,连幅字画都没有,只有简单的桌椅床铺,更没有笙管笛箫,在床头一侧斜斜的挂着一柄宝剑。

“好,这才像是男人的房间。”这样的布置让秦羽看着顺心顺眼,他最怕的就是看见满眼脂粉味十足的轻罗幔帐。

“请坐。”五郎一伸手,自己率先坐了下来。

他也随之落坐,却动作缓慢,小心翼翼。

五郎哑然失笑,“放心,我还不至于会在自己的屋子里布置什么机关。”

“哪里哪里咳咳”心思又被人一眼看透。在这些聪明人面前,他就好像成了一个透明人。

五郎端起酒杯敬他,再次点破他的心事。“你想问我是哪里人,为何来到这西凉国,且一待数年,是吗”

“是。”秦羽不掩饰自己的好奇,“你肯说吗”他没有把握。

“原本我是不肯说的。”五郎盯着他,诡异的笑容、闪烁的阵光,这张俊逸的脸在灯光下半明半暗,阴晴难测。

“原本不肯说”他咧嘴笑笑,“现在肯说了为什么”

“先喝一杯如何”五郎的杯子还举在半空。

他一动也不动,“我们认识不过几日,你我没什么交情,俗话说无功不受禄,这酒,也不应该是平白无故喝的。”

五郎笑道:“这话说得不错,其实请你喝酒也没什么特别的道理”他酒杯端在那里,沉吟片刻,随后这:“就当是为了西凉谢你吧。”

“为了西凉谢我”他挑起眉毛,“这话我就更不懂了。”

五郎牵动嘴角,“你为定秦剑而来,这在你我之间应该不是秘密、西凉国即将面临灭国之灾,你若带走定秦剑,算是救了西凉国,我和玉郎同在西凉多年,他对西凉有感情,我又岂会没有他为了西凉可以求你,我就可以谢你。你说,这酒该不该喝”

“嘿嘿。”秦羽的笑也渐渐变了味道,“为什么你要把我和定秦剑扯到一起你以为我是来夺剑的”

“西凉国能让人以身犯险的诱因只有定秦剑,你以为我会和妙儿那个傻丫头一样,以为你来这里是因为你们俩缘定三生吗”

五郎盯着他,秦羽和他对视一瞬,却躲开了,哈哈笑道:“和你们这些人说话真累。”他终于饮下了杯中酒,“但为了你的这份器重,这酒我不喝是说不过去的。”

酒杯放下,在秦羽眼前赫然出现一个银色的令牌,上面写着“神武”两字,他心头一震,视线从令牌上移动到五郎的脸上。

“你”

“我就是你要找的人。”五郎沉声道:“若没认错,你,应该是七王子吧”

小楼外寒风萧瑟,夹带着零星雨丝也吹进屋来,将屋内摇曳的烛光吹得东倒西歪。

屋中静悄悄的,两人相对而坐,四目相对。

“何时认出我的”秦羽的声音彷佛都和他的神情一起改变,肃穆的神情,沉稳的气质,他不是到西凉寻找失散亲戚的少年,不再是飞扬跳脱,嬉笑怒骂的秦羽,而是夏禹国的七王子夏禹清扬。

“当年我从夏禹国走的时候,王子才不过八、九岁,所以如今你才没有认出我来。”五郎笑笑,“但是王子的脾气和儿时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再加上王子脖颈后面的那串七星红痣,要认出你也不算很难。”

“既然认出我来了,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秦羽面无表情地问:“为什么至今都没有带走秦剑回国为什么至今还让玉王叔流落他国,过这种丧失尊严、毫无幸福可言的日子”

“这事说来话长。”正当五郎思考着要如何说清这其中的原委时,忽然从窗外吹进一股强劲的东风,将屋中原本闪烁不定的烛光骤然吹灭。

他忽然浑身一颤,脱口道:“东野之风”

“什么”秦羽猛地站起来,走到窗口向外张望了一会儿。

对于“东野之风”他也是有所耳闻

东野国的战神东野雪,据说有操纵风的奇异能力,每当战事胶着时,她便会操纵风向吹乱敌军,趁机取得胜利,所以被东野雪所操纵的风又被称作东野之风。但秦羽不相信东野之风会真的吹到这里。“你多心了。此处与东野隔着一片茫茫大海,东野雪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将东野之风吹到这里来的。”

五郎慢吐出一口气,“也许吧。”

东野之风威名远播,若真的吹到这里,那西凉国必不保矣。

夜风之中,忽然又传来一阵笛声,缥缥缈缈穿过雨雾,传遍西凉全岛,也送进五郎和秦羽两人的耳朵里。

两人相视一愣,五郎苦笑道:“东野之风未到,南黎之笛却到了。”

秦羽却困惑不已。这种可绵延数十里的笛声,只有南黎国的青尾竹笛才可以吹出,又因为青尾竹数量极少,所以能拥有这种笛子的只是少数的南黎贵族。而眼下在西凉国中,只有一人拥有此笛,那便是南黎的二王子南习文,但南习文来时如此隐密,这半夜吹笛的举动倒像是故意宣告他的造访,目的为何

小小一个西凉,这一夜竟像是三国同在,情势逼人,气氛凝重得让人心跳急促。

“为什么女王至今不肯交出定秦剑”以现在西凉的军事实力,和东野为敌的下场只有灭国,女王坚持到现在都不肯退让,这里面除了国家的尊严和面子问题之外,应该另有隐情。

“究竟是什么,在女王心中可以比国土的和平还重要”他托着下巴,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但是眼睛却盯着五郎。

然而,五郎不答。

“玉王叔知道我的来历了吗”他问。

五郎回答,“我尚未将我的猜测告诉他,他也未曾说起过。”

“他至今都没有回国就是为了西凉女王”他病计鹜肺省br >

五郎的眼睛却只盯着酒杯,默默念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秦羽没有再问,抬眼看向窗外,今夜月华正亮,算起来玉郎应该到了皇宫。妙儿她应该会很快好起来吧

东野之国,为战而生。血焰似火,战旗如风。

五郎的猜测没有错,当南黎二王子还在与西凉女王商讨对付东野国方法的时候,东野国的十万大军已经无声无息的悄悄推进,在海风和夜色的掩饰下,逼近西凉十里之外的海上。

所以当清早出门,准备到海边工作的百姓们发现那一群黑色的船影时,恐惧的情绪立刻蔓延了整个国家。

无数的船影,黑如战云,沉沉的压在海岸线上,也压在所有人的心上。

西凉国王宫之中,女王的流云长袖拖曳及地,披散的长发将脸色衬托得有些苍白,显然一夜未能成眠,而下属的禀报也来得如此不是时候。

“女王,怎么办东野国特使的船就在国境线上,要不要宣他进宫”

“当然要见。”女王冷笑道:“否则还让人以为我西凉怕了东野。”

一道蓝影施施然的走进殿内,人未到,声已至,“女王此时切忌意气用事,小不忍则乱大谋。”

女王目视那人,“依你之见呢难道不见”

“不见。”那人正是南习文,他微微一笑,“现在东野大兵压境,若召见特使,无非求和、求战两条路。西凉兵弱,无论怎样都处于下风,与其这样,不如不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