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109(1 / 2)

成是不用心,这点我绝对否认。

而被人说我这样写是为了赚钱,就更是让我觉得费解,因为这样写明显让读者减少了,和赚钱难道不是正好相悖,这一点,我也是不能认同的。

再说文章的设定问题吧。

从文章一开始,一切都是已经定下来的。

宋篱最开始是因为董武的温柔和安定的生活而爱上他和他在一起,而且是以女性的身份,这就是所有矛盾的起源。

董武最开始就是打算让宋篱永远扮成女人的,而且他的温柔,以及对宋篱的关怀和爱,让宋篱为他心动了,并且因为环境和形势所迫,只得过女人的日子,这样的狭隘的生活,一直呆在只有女人的小环境里,无论是什么人,都将会被驯化成那种贤惠女人的模式。

他成了这种样子,是董武所愿,但是,宋篱终究将会发现这其中的问题,并且想要改变,这是他和董武的根本矛盾之所在。

而宋篱招蜂引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矛盾所在。

董武因为他的长相而爱上他,必然要承受这件事带来的弊端。

宋篱总是招蜂引蝶是一定的,不是我这个作者这样写,所以他就招蜂引蝶,而是他的相貌本身就是问题所在。不是这个人,也会是那个人,总是要打他主意,没有遇上西门庆也还不算最糟糕。

而说宋篱自己装白不明白自己在招蜂引蝶,这个我觉得不是宋篱的错,人可以有一时的防备之心,不可能有时时刻刻的防备之心。

我现实生活中有认识一位原北京xx学院的校花,她已经二十七岁,至今未交任何男朋友,并且对自己的相貌非常苦恼,也许她的确是喜欢自己漂漂亮亮的,但是总是被电话骚扰,被陌生男人找上家门来,她后来因为神经紧张而患了病,她家人也为她很担心。不知道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至今没有出家门工作,靠着父母过活。

所以,有这个例子,大家该知道宋篱那种心态倒是非常好的。

在这一点上,我不为自己写宋篱因招蜂引蝶而引出很多麻烦而觉得设定有问题。

再就是董武和宋篱的感情问题。

这两人从最开始至今,感情一直在,都没有变过心。

而董武作为一个普通男人,他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处理好的。他的观念本就和宋篱有本质差异,他其实无法理解宋篱的痛苦,但是满心希望能和宋篱美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被说我黑董武,我自觉并没有黑他。

我自己到现在都很喜欢他,比喜欢宋篱更甚。

他又不是神,怎么可能把事情处理得面面俱到,甚至他也是脆弱的,他所作的一切事情都是以保证他和宋篱之间的稳固的在一起为前提的,只是,人又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而宋篱,他缺少的,还是把一切和董武说开的那份坦诚吧,他不说出自己的想法,董武不可能知道,他还一心在为家庭奋斗,哪里明白爱人已经有了想走的打算。

而被人说我想改变写作风格所以把本文写成了这样,这个,我也要否认。

我不是因为想改变写作风格而这样写此文的,而是因为文章是这样的所以是这样的。

大家把鼠标放到发文时间那里,就可以看到本章首次发文时间,你们就会知道,我很认真地在写我笔下的东西。

你们看到的有些章节,有时候是重写很多次的,我没有以敷衍的心情对待任何人。

所有人的意见我都尊重,并且感谢你们提出来,我发现自己的问题,有深刻反省,但是,我觉得我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坚持下去。

真的非常感谢每一个喜欢这篇文、喜欢里面人物的读者,虽然因为很多原因让你们可能失望了,我向你们说对不起,真的很抱歉,这么冷的冬天,却让你们花钱也没得到想看到的温暖。

第四十二章 审问

董武被张伯叫回家,一路很是疑惑,问起是什么事情这么急地让他回去,张伯也说不上来,只说是杜氏有事,具体事情他也不知道。

董武往家里走,在门口,就看到付婶儿在那里翘首等待。

付婶儿脸色沉重,看到董武回来,眉头倒是锁得更紧,心里也很紧张,刚才想着宋篱不守妇道偷汉子的时候她是愤概激愤的,此时冷静一点,又担心到时候宋篱会被教训出什么事情来。

付婶儿是个怕事儿的人,而且也心肠非常软,此时为宋篱担心起来,也是她的本性。

家里小方和张大娘已经被杜氏支着陪着吴雪珍到宋家去了,此时家里只得付婶儿、杜氏和宋篱在。

董武走进院子,看付婶儿脸色那般沉重,心里的感觉就越发不妥,觉得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而付婶儿呢,看董武进院子里,就说道,“甥少爷,夫人在屋子里等着你呢,你关了院门,快进去吧!”

说着,又叫了张伯,让他和自己一起出门去,不要留在家里,这些都是杜氏交代付婶儿做的。

张伯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但也没有探问,就和付婶儿出了院子,付婶儿把门拉上了,听到董武把院子门闩上的声音,这才和张伯走了,也去了宋家里先呆着。

杜氏这样把所有人都支走,只留了宋篱,叫了董武回来,这才来处理这件事,也算是给宋篱留脸了,而且也是家丑不可外扬。

杜氏端坐在堂屋里圈椅上,手边茶凳上放着梁云连给送来的那个包裹。

夏天中午睡觉很容易睡过去,宋篱此时依然沉沉地睡着,一点也没有要醒来的迹象,还不知家里因他发生了哪些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