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其他小说>从坡坡屋出来的女人> 第 1 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 部分阅读(1 / 2)

作者:丁力

第一章 赶快洗澡睡觉吧

1

倪和平是在凌晨一点钟给王思蜀打电话的。这么晚给她打电话,原因之一就是故意让丈夫钱进军听见,以便从侧面向他解释:自己这么做纯粹是出于同学和战友的情谊,丝毫没有任何暧昧成分。当然,这么晚打电话的另一个原因是她只能这个时候打,因为在此之前她一直在欧阳健那里,这种电话她是不能当着欧阳健的面打的。

“怎么了”王思蜀问,“老钱出差了”

“没有。”倪和平说。

“没有你怎么情绪不高呀”

“欧阳健的事。”

“欧阳健怎么了你不会跟他闹婚外情吧”

王思蜀显然是想开玩笑,但是倪和平实在没有精神跟她开这个玩笑。

倪和平没有接王思蜀的话,而是对着话筒喘气。这样喘了一会儿,王思蜀就知道这不是开玩笑的电话。

“欧阳健怎么了”王思蜀又问了一遍。问话的内容跟刚才一样,但是口气完全不同。刚才的口中含有调侃的味道,现在是比较关切。

“欧阳健要自杀。”倪和平说。倪和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仿佛费了相当大的劲,话筒里给王思蜀的感觉是她几乎费尽了全身的气力。

“怎么回事”王思蜀问。王思蜀在问这句话的时候,已经从床上坐起来。

倪和平这边又静了一会儿。王思蜀听着电话里面的喘气声,没有再敢催她。王思蜀这时候表现的非常能体谅人,她要等到倪和平喘气喘够了再问她,或者说她相信倪和平喘够了之后自然会说的。

果然,倪和平这样喘了一会儿终于又说话了。

倪和平说:“三言两语我跟你说不清,明天是大礼拜,你无论如何都要来深圳一下,我已经跟欧阳健说了,说是你自己想起来给他女儿过生日的。来了以后我们商量一下,一起劝劝欧阳健,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倪和平这最后半句话说的有点重。分量重,声音也比较重。

“好好好,”王思蜀说,“我来,我一定来,不是大礼拜我也来,行了吧。”

倪和平点点头,点头完了之后她才知道这是在打电话,光点头没有用,对方看不见,还必须说话,所以只好对着话筒说:“那好,明天见。”

倪和平虽然累了,累得连话也不想说,但是她并没有糊涂,她刚才对王思蜀说“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并且说的比较重,其实就是故意说给钱进军听的。

钱进军已经睡下了。钱进军在倪和平回来之前就已经躺到床上了。钱进军没有等倪和平回来就自己躺在床上,并且在倪和平回来之后也不打一个招呼,说明他肯定生气了,只不过他表达生气的方式比较含蓄罢了。然而无论他表达的多么含蓄,只要他表达了,倪和平就一定能够感觉到。这就叫默契,这就叫老夫老妻。

倪和平刚才进门的时候,见钱进军假装睡着了,将计就计,就真假装以为他睡着了,于是轻手轻脚地进来,连卧室的灯都没开,只是朝里面看了一下,然后又轻轻地将卧室的门掩上,自己再回到客厅里面打电话。刚开始故意压着声音,仿佛是怕钱进军听见,或者是非常体谅钱进军,怕把他弄醒了,等感觉到老钱的耳朵已经完全竖起来,倪和平才将说话的声音逐步恢复正常状态,给老钱的感觉是她说时间长了,说着说着也就放松了警惕,其实是倪和平体贴老公,怕老钱的耳朵老是那样竖起来难受,才有意大一点声,好让他不费力地就听清楚。这时候钱进军听见倪和平对王思蜀说“总不能见死不救”,一下子忘记自己是在偷听了,慌慌张张从里屋跑出来,问:“欧阳健真的要自杀”

倪和平见钱进军这番表现,差一点就忍不住笑起来,但到底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又当了多年的公务员,自控能力修炼的还可以,终于没有戳穿他。

倪和平发现,即使对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也不能完全随便,也要用心去体谅对方关爱对方,只有这样,俩人之间的感情才能长期维系。倪和平现在要求不高,夫妻之间的感情只要能维系就不错了,不要想着与日俱增或茁壮成长。人要守本分,在夫妻感情的问题上也要守本分,对五十岁上下的老夫老妻来说,维系夫妻感情就是守本分,一天到晚想着与日俱增茁壮成长反而不是守本分。只有守本分才能维持长久。倪和平现在要求的就是维持长久,与女儿天天唱的“只要曾经拥有”正好相反。

倪和平觉得其实天长地久比曾经拥有更不容易,因为感情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正因为如此,感情也是脆弱的,是经不起伤害的。倪和平甚至感悟,欧阳健和项茹梅其实就是因为当初的感情太好了,以至于他们都以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坚如磐石了,既然坚如磐石了,那么就没有生命了,于是也就用不着费心费劲地去注意细心地呵护与培养,所以才走到今天这一步。但是现在倪和平已经来不及细想这个问题,现在她必须解决当前迫切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不能看着欧阳健真的去死,别说是老同学老战友和初恋对象,就是一个同事,一个老乡,一个非常一般的朋友,甚至是一个路人,只要倪和平知道他会死,她也不能见死不救。

“欧阳真的要自杀”钱进军又问了一遍。

倪和平这时候才点点头。点的非常吃力,同时一点没有偷懒,点头的幅度很到位。

“那你还跑回来干什么”钱进军问。语气当中包含一点责备。

倪和平没有说话,而是不解地看着钱进军,仿佛在问:不是你电话里吵着要我回来的吗

“现在谁在陪他”钱进军问。

倪和平摇了一下头。摇的幅度不大,但是速度蛮快,与刚才点头的动作正好相反。于是倪和平就发现,摇头其实比点头省力。

“那要是他现在自杀呢”钱进军问。

倪和平愣了一下,眼珠子定格在眼圈中上方,不动。

“不行,”钱进军说,“你马上给他打电话,稳住他,然后立刻赶回去,我陪你一起去,无论如何我们也要让他坚持到王思蜀过来。”

钱进军说着就又返回卧室,换衣服。边换衣服还边催老婆赶快打电话。

“不会的。”倪和平说。

“你怎么敢保证不会的”钱进军一边套裤子一边从里屋走出来。

“不会的。”倪和平说,“至少今天不会的。”

“怎么说”钱进军问。

钱进军一边问一边系裤子,并且很快就已经将裤子系好,现在已经开始给前门拉拉链。

“他还没有绝望。”倪和平说,“至少眼下他还没有绝望。”

钱进军这时候已经把裤子完全穿好,但是是不是接着穿袜子他还没有拿定主意,因为倪和平的话还没有说完,如果倪和平说的话让他确信欧阳健今天肯定不会自杀,那么他就用不着穿袜子了,不但用不着穿袜子,而且连已经穿上的裤子也还要重新脱下。

“我已经对他讲了,”倪和平接着说,“我对他讲王思蜀明天就过来。我对他讲王思蜀过来的目的就是要帮渝丽过十五岁的生日,既然要给渝丽过生日,欧阳健现在就绝对不会自杀的,至少今天不会自杀的。”

钱进军一听,觉得是这么个理,于是决定不穿袜子了,重新回到卧室,脱掉西裤,再套上睡裤,一边脱着套着一边对老婆说:“赶快洗澡睡觉吧。”说的声音很大,像是怕倪和平听不见,也像是发泄心中的不满。

第一章 真正的忘我

2

钱进军心中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天欧阳健和项茹梅俩口子闹离婚,俩口子都缠着倪和平,仿佛倪和平一下子成了调解员或者是法官,既要在两边调解,又要帮着评判。这下更好,不知道是调解的水平不高还是评判的不公平,其中的一方居然要自杀,倪和平又临时充当了消防队员,担负起阻止欧阳健自杀的责任。要是倪和平仅仅是一个热心人,钱进军也不至于心中有气,关键是这个欧阳健曾经是倪和平的初恋对象,现在他们俩天天搞在一起,即便钱进军百分之百相信他们之间绝对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事,但是心里面还是不舒服。至于为什么不舒服,老钱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不舒服有时候不需要有理由,就像舒服有时候不需要有理由一样。

倪和平和钱进军是同学,是大学同学,准确地说是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进修队的同学。进修队也叫八队,八队的学员都是像他们这样即将退役下来的文体兵,他们当初是被“特招”到部队来的,后来要转业了,所在部队安排他们到院校进修,学习一技之长,拿个文凭,以便将来找个好工作,也算是部队对他们负责吧。

倪和平和钱进军是到进修队才认识的,那时候他们都是标准的“大龄青年”了,而且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一着就旺,很快就结婚了,但是钱进军并不是倪和平的初恋,倪和平的初恋是欧阳健。

欧阳健是六六届重庆二中毕业生。重庆二中的升学率是百分之八十五,欧阳健是年级的尖子。

欧阳健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多才多艺。歌唱的好,小提琴拉的更好。欧阳健本来是打算报考音乐学院的,但是父亲老欧阳不同意,老欧阳希望儿子把音乐当作一种爱好,而不像他自己一样拉一辈子小提琴。曾经有一段时间,欧阳健为报考志愿是事情跟父亲老欧阳还闹了个不愉快,好在这段时间并不长,因为很快中央就发出“五一六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既然“文化大革命”爆发,也就不存在考大学的问题,既然不存在考大学的问题,当然也就更不存在考哪个大学和考什么专业的问题。

不用考大学的欧阳健参加了学校的红卫兵团。其实那时候他们人人都参加了红卫兵团。在那种氛围下,人人都是积极分子。许多年之后,欧阳健感悟,人有时候是受氛围制约的。

欧阳健他们戴上了由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题写字体的“红卫兵”袖章。袖章是鲜红的,袖章上“红卫兵”三个字是金黄的。与国旗的配色一样,于是,整个国家都进入了一种崭新的令人亢奋的状态。

欧阳健还翻出许多年前的红领巾,请父亲单位道具组的陈阿姨做了一个毛主席语录包。又向mā mā 要了四块钱,买了一件看上去有点像军装的草绿色上装,再花一块五毛钱配了根中间带五角星的武装带,参加了革命大串联。

刚开始他们串联的路程还比较近,也就是从重庆到成都,再从成都回到重庆。后来跑的比较远,主要是到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革命道路,到达一个一个革命圣地。他们有时候乘车,有时候干脆就真的学着当年红军的样子徒步行走。打着红旗,唱着歌曲,看见对面来了一队红卫兵,也不管他们是哪路人马,立即就要高呼口号,“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对方也呼喊同样的口号,欧阳健当即忘记了疲劳。其实疲劳了也没有关系,疲劳了他们就唱歌,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欧阳健就是在长征途中与倪和平走到一起的。走到一起的直接原因是他们俩都识谱。其实他们俩都是二中的,而且是一个年级的,以前也算是认识,或者说是面熟,但是不是很熟,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圈子的,并且他们这两个圈子的人之间互相还有点看不起对方。当初重庆二中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欧阳健这样学习好的,另一类是倪和平这样家庭有背景的。学习成绩好的看不起那些家庭有背景的,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进入二中不是凭自己的本事,而是凭父母的本事,凭父母的本事不算本事。家庭有背景的也看不起学习成绩好的,因为这些学习成绩好的身上的小市民味道太重。所以,欧阳健和倪和平实际上分属于两个互相看不起的群体。现在两个互相看不起的群体已经走到一起来了,并且欧阳健和倪和平还分在一个战斗队,而且两个人都识谱,想互相看不起都不行。

倪和平认识简谱,欧阳健不仅认识简谱,而且还认识五线谱,并且欧阳健似乎还更习惯用五线谱,因为倪和平发现欧阳健常常是先拿五线谱写曲子,写好之后再翻译成简谱,翻译简谱的目的是为了让倪和平看懂。于是,倪和平马上就有点感动,同时对欧阳健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是一种让倪和平脸上发热心跳加速的佩服。在“长征”途中,有时候他们俩在煤油灯下讨论曲谱,俩人挨得很近,近到倪和平能够感觉到欧阳健身上的体温,于是这种心跳速度又加快一倍。

那时候他们长征的队伍其实也就是一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因为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他们这支队伍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做不了播种机,但是做宣传队还是绰绰有余的。其实这样的业余宣传队,有一个真正懂行的就可以了,像他们这样有两个台柱子,实在是人才过剩了。事实上,当年红卫兵唱的许多毛主席语录歌就是欧阳健谱曲的。前几年“文革”歌曲回潮,倪和平还给欧阳健打电话,说你听见了吧,现在歌舞厅流行的那个歌曲还是你当年谱曲的呢。

“那又怎么样”欧阳健问。

“打官司呀,”倪和平说,“要版税呀。”

说的欧阳健还真动了一回心,但是再往深一想:没有凭据,没有凭据连打官司都不会受理,只好作罢。

其实最让欧阳健激动的不是为毛主席语录谱曲,而是到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欧阳健和倪和平他们一共两次接受伟大领袖的接见,但是第一次只是他们看见毛主席,而毛主席并没有看见他们,所以说“接见”似不确切。那一次他们被安排在西长安街上,根本就望不见天安门,当然就更望不见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只是伟大领袖在来的时候,路过西长安街,欧阳健远远地看见伟大领袖站在敞篷车上向两边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据说欧阳健他们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东长安街上的红卫兵,连毛主席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只是通过广播喇叭听见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讲话。第二次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是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好在这一次欧阳健和倪和平他们面对面地见到了伟大领袖,但是他们光顾着喊口号了,忘了跟毛主席讲话,更没有跟毛主席合影留恋。就这也把他们激动的半死,真正地激动半死,不是装的,完全不是装的。根据他们后来回忆,那一天欧阳健曾经两次奋力托起倪和平,他们的身体进行了最紧密地接触,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零距离。当时他们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从来没有实际接触过异性,有时候排练偶然不经意地碰了一下对方,也会沸腾半天,但是奇怪的是,那一天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反应,心事全部放在伟大领袖身上了,实现了真正的忘我。

第一章 狐狸精

3

从北京回来后,重庆的革命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倪和平的父亲作为走资派已经被揪斗,胸前挂一个大牌子,牌子是黑色的,上面用白广告色写着“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倪振威”,头上带着高帽子,高帽子是白色的,上面用红色写着“倪振威”三个字,并且还打了叉叉,像押伏刑场执行枪决的犯人一样。

家肯定是被抄了。红卫兵抄家的时候倪和平不在重庆,倪和平正跟着欧阳健他们一起投入革命的大串联,算是躲过一劫。但是名誉损失没有躲掉,不久,二中的红卫兵组织悄悄地流传一个秘密,说当初抄倪和平的家的时候,倪和平不在,却从她的枕头底下抄出一个塑料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大家不明说,任你想象,因为这种想象比明说更可怕。

这些变化对欧阳健的影响似乎不大,反正他本来就是平民子弟,但是对倪和平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相当于从高贵的公主一夜之间变成灰姑娘,连自己都讨厌自己。

倪和平已经被排除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之外,也没有人通知她,她自己就“自觉”地不去了。那时候倪和平恨不能把自己退化成甲壳动物,干脆缩在甲壳内,不出来,当然不能再去文艺宣传队这些地方抛头露面。

倪和平离开了文艺宣传队,但是欧阳健没有,欧阳健仍然是宣传队的活跃分子。这时候一下子冒出了许多革命歌曲,有些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歌,稍微改动一下歌词,当作新歌唱,有的是新写的。不管是老的还是新的,反正都是革命歌曲,反正很多,多得连现学都来不及,根本就不用欧阳健自己写曲子了。不但不用欧阳健自己写曲子,而且也不用欧阳健拉小提琴。小提琴资产阶级情调太重,声音太小,不适合伴奏革命歌曲,革命歌曲需要手风琴这样朴实的乐器伴奏。于是,欧阳健就直接唱歌,好在欧阳健嗓子不亚于年轻时候的老欧阳,再加上乐理知识和乐感好的人发音准确,欧阳健竟然没用多长时间就唱出了名气,有时候造反派搞什么活动,竟然也请他们二中的宣传队去捧场。据说他们主要是冲着欧阳健的,特别是欧阳健唱的赞歌,两边的造反派都十分喜欢,成了他们这个宣传队的保留节目。赞歌前面的那一段“啊”,九曲十八弯,把听众带到空旷博大而且离太阳很近的地方,没有一副好嗓子和乐理功底是唱不了的。事实上,不仅造反派喜欢听欧阳健的赞歌,其他人也喜欢听。比如项茹梅。

项茹梅比欧阳健低几级,年龄小,个子也小,跟欧阳健不在一个“档次”,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对艺术的欣赏。事实上,项茹梅并不懂音乐,当然也根本就不识谱,但是艺术和科学一样,不懂科学的人也能享受科学带来的便利,同样,不懂艺术的人也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项茹梅就属于那种不懂艺术但可以感受艺术美感的女孩。

项茹梅是在坡坡屋长大的。重庆的坡坡屋相当于北方的大杂院,里面居住的大多数是挑夫和纤夫,因此这里离码头不远,这就注定了坡坡屋的孩子虽然接受的教育不怎么样,但是见识并不少。和大多数坡坡屋的孩子一样,项茹梅从小并没有上过什么幼儿园托儿所。小时候的项茹梅最羡慕的就是那些穿着幼儿园制服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坡坡屋没有,但是码头上经常有。项茹梅非常喜欢那种上面印着“小朋友”三个字的白兜兜,项茹梅曾经想象过自己穿上那种白兜兜的样子。想过,但是从来都没有穿过。许多年之后,已经成为深圳富婆的项茹梅回重庆探亲,跟父亲谈起小时候的事情,说到这件事,父亲还老泪纵横。父亲说:如果你当时提出来要,爸爸一定会给你买的。父亲这样说并不是马后炮,父亲是放木排的,放木排的人家虽然不富裕,但是家里面也偶然能有一两件好东西,就像他们家经常是咸菜稀饭,但是偶然也能够吃上大鱼大肉一样。听老辈说,放木排的人活一天算一天,所以平常没有什么积蓄,挣了一笔钱马上就花掉,如果当时项茹梅要是跟爸爸mā mā 说自己想要一件印上“小朋友”三个字的小兜兜,没准哪一次爸爸放木排回来就真的给买了。

坡坡屋的小孩都在江边小学读书。那时候国家并没有强调什么几年制义务教育,但是那时候项茹梅他们全部都上学,好像没有见到哪个孩子不上学的。那时候学费便宜,学费每学期只有一块五,书本费更少。

上学之后,项茹梅就接触到坡坡屋以外的孩子,就是她以前在码头上看到的那些孩子。那些孩子和他们坡坡屋的孩子不一样。那些孩子不拖鼻涕,那些孩子下雨天有红色绿色的小胶靴穿,而坡坡屋的孩子没有。项茹梅下雨天穿的是元宝口的胶鞋,元宝口的胶鞋鞋帮子容易灌水,元宝口的胶鞋没有红色和绿色的,元宝口的胶鞋只有黑色的,而且项茹梅的元宝口胶鞋是哥哥穿旧的,因此是那种完全没有光泽的“土黑”,仔细一看,表面还有许多细细的小裂纹,一点都不好看。

“文革”前夕,项茹梅升入中学,并且进的是离家不远的重庆二中。项茹梅能够进入重庆二中,还得益于“文革”开始前的一些小的“运动”,这些小的“运动”提出了就近入学的新概念,所以项茹梅他们这些坡坡屋的子女也能够进入二中。不过既然他们都能进二中,那么此二中已经非彼二中了,正像如今既然花钱就能买文凭,那么此文凭已经非彼文凭一样。事实上,项茹梅在二中还没有正儿八经地上到一年,他们就不用上学了。老生们成立了一个一个战斗队,他们这些新生也跟着后面学,并且这些新生由于来自五湖四海,更有战斗精神,事事都不甘落后。特别是破四旧立四新,他们冲在最前面,反正做什么都是对的。

项茹梅是在欧阳健的赞歌中冷静下来的。因为她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整天瞎闹更美好的东西。比如赞歌,比如欧阳健。项茹梅发现欧阳健跟他哥哥不一样,跟他们坡坡屋的所有的男人都不一样,至于到底哪个地方不一样,项茹梅没有细想,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欧阳健身上有一种她所喜欢的东西。

当项茹梅他们冷静下来的时候,毛主席发表新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本来第一批上山下乡是轮不到项茹梅的,但是发现红榜中有“欧阳健”这个名字,于是马上去报名,坚决要求上山下乡。要求上山下乡毕竟不是要求去当兵,只要你态度坚决,最后当然是获得通过的。

项茹梅上山下乡,他哥哥也上山下乡。父母是不敢反对子女上山下乡的,父母只是希望他们兄妹能下放到一起,而且就下放到重庆郊区。但是项茹梅不同意,项茹梅说她是有组织的,组织上说下放到哪里她就下放到哪里。项茹梅的“组织”是二中,跟欧阳健是一个组织。一想到能跟欧阳健一个组织,项茹梅就有一种莫名其妙地激动。带着这种激动,项茹梅在父母的泪水中依然决然地踏上了征途。系上红色飘带的汽车从重庆一直开往大巴山区。

那天项茹梅早早地就上了那辆属于他们的车,她不象别的同学那样跟父母依依不舍,她觉得没有什么依依不舍的,只要能跟欧阳健在一起,别说是到大巴山区,就是到天涯海角,她也不觉得那是一种苦,不但不会觉得那是一种苦,相反,她会觉得很甜,很幸福。再说,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父母心中根深蒂固,现在的表现就更加明显:父母跑到哥哥那辆车前面去依依不舍去了。

第一个上车的项茹梅坐到了最后一排。她想象那么高大的欧阳健上车之后一定会坐在最后一排。尽管她知道欧阳健并不认识她,但是只要坐到一起,总有说话的机会。项茹梅想:伟大领袖真好呀,要是没有伟大领袖的最新指示,她就不可能跟欧阳健坐到一起。为了能确保能跟欧阳健坐在一起,项茹梅占了最后一排的最中间的一个位置,这样,只要欧阳健坐到最后一排,无论他坐哪一边,都跟项茹梅挨得很近,一想到马上就能跟欧阳健挨得很近,项茹梅又体味到了那种莫名其妙的激动。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