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其他小说>口号万岁> 第 2 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 部分阅读(1 / 2)

占崂涞亩惩粒魍黄淇帷k芨谋洌克芨谋洌渴澜缍际呛涞模闹暌丫辉诹恕 ゲ菁辛饲锶盏钠嗔埂g岣e呕共2惶频那锊荩蛭也桓以傧裣奶焓蹦茄判牡夭e歉挥械缘牟菀丁伤胨故瞧嗥嗖也业氐沽恕g锊荩锊荩饷赐蝗荒憔陀胂牟菝菜粕窭肓恕 徽蟾筛傻摹15灿驳牟2惶涞姆缇砥鹞腋沾ス牟荨6遥潘昂簟钡卦读恕胺缜易 保业男拇笊睾捌鹄础2莺鋈蝗砣淼氐洌稍诳湛醯乃嗦访嫔稀n壹奔钡乇脊ァ昂簟钡兀忠徽蠓缙穑〔莘鲎牛删碜牛读耍患恕 ∥矣治蘖Φ刈妨思覆剑胰蛔恪p闹形尴薜剽赉;毓砣ィ丈涎郏拔仪樵覆豢凑馇锾臁薄s质且徽笄锓纾2焕洌掖蛄烁龊剑凰靠嘈e郎狭宋业淖旖恰  疤炝沽耍锾斓搅恕蔽叶宰约核怠 ∥铱吹揭恢宦煲希傥颉j前。挥邢衤煲险庖焕嗌铮拍芄痘钣谝荒晁募尽n蚁衷谡醚煲夏兀〔还煲弦彩撬媸庇兴赖目赡埽恢囊惶煳揖驼娴牟恍易苍凇白厣植馈保ɑ辜堑盟洗┳厣路案吖蟆甭穑浚┦掷铮退悴赝仿段惨仓挥兴缆芬惶酢 。ㄗ3阂韵律救ヒ欢危00字,内容系讽刺某独裁者之无能  我虽然不会因为收不到你的信而生气,但我一定会因为收不到你的信而伤心。我可知道,你给xx写过流言还写了信。我忌嫉死了注:“忌嫉”二字下有浓黑的三角着重号  我不管,不管你觉不觉得我小家子气我就是忌嫉  想知道是否被你欣赏想署名朋友又不敢高攀,没有自信  9.22  亚运会开幕  注:在这个平庸卑俗的物质化时代,有许多这样的女郎被埋没,被修剪,她们的呼喊和呻吟都如落叶般被雨打风吹去,“谁能改变”老衲是没有这个能力了,有的只是同样的呼喊和呻吟而已。  五     狼字第22号  亲爱的老孔老不死的:  你好吗  很想你不知道为什么,咱俩见了面也没什么好说的,尽是些婆婆mā mā 的事,没有什么高深学问的探讨,可是不见你吧,又怪想的,晚上尽做些噩梦。  你呢还好吧头疼否有信电话否  这两天小伟发烧得很厉害,最高到c,打点滴吃药她一上医院,我就在家煮醋。  上次见面也忘了告诉你,我给长江打了电话,说了介绍朋友一事,他说,他现在不想这事。我想:这大概和他家庭有关,父亲多次离异对他影响很大。  我记得我跟你说过:等你有了钱我要造座庙。我现在想一想,还应该到时候办个福利院,收养弃婴父母双亡的孩子。这个福利院负责办理无子女人员领养小孩的事宜,这样不是可以减少拐卖儿童事件的发生吗当然,最重要的是发展教育,再办几个学校什么的。你什么时候能有这么多钱呢  miàng一天到晚老不安生,在腹中拳打脚踢带前滚翻,左侧睡眠久了,右屁股蛋儿酸疼,仰卧他就踢腾得厉害,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哼  去石益处,听说老旷为找工作很着急,他的论文还未写呢,我劝了劝她,老温想让老旷上博士后,老旷不很想上,石益也认为不必再念了  啰啰嗦嗦,字迹潦草,智齿肿痛,吃饭樱桃小口,不知叙述清楚否望大师见谅注:洒家每每呵斥该女士叙述混乱,她惯以“大师听不懂凡人之语”相抵赖          祝    好  你从来未认为是你小甜心的野狼精  午  注:该女士大雅若俗,大巧若拙,自幼人称大仙,福寿双全,随便摸电门而不死,出门半小时就拣钱。世人皆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而该女士一生之幸福生活皆来自“难得聪明”。观察家一致认为是其家祖坟冒了青烟。通观此信可知,该女士已修行到羚羊挂角的地步,不露半点“才气”和“高见”,恰恰处于庄子所云“材与不材之间”。叹洒家未能早日识其庐山真面,以致吃她大亏小亏无数。此恨今生恐未必能报也  本文收入现代出版社北大情书&nbsp&nbsp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我现在怎样做老师

在电脑上一打出这个题目,就觉得自己道貌岸然,面目可憎。夫人从我身后经过,瞟了一眼,荫阳怪气地说:“哎哟,真伟大。这回天下当老师的可有了光辉榜样了。”一侧身,又俯在儿子的耳边说:“你爸又要祸害人了,快吃盖中盖去。”  我听了虽然气愤,但又实在不能发作,因为这个题目的确让人觉得3张纸画个鼻子脸太大了。我的老祖宗被尊为“至圣先师”,也不曾写过这种吹牛文字。鲁迅先生够伟大的,也只写了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若不是编辑小弟弟小妹妹催逼得紧,我是打死也不敢摸这根高压线的。不过转念又想,这东西其实天天有人在写,那些“模范教师”,那些“先进班主任”,不是都被强迫写过这东西吗不但写,还要腆着脸上台去念,念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比劳改犯还遭罪。老子二十多年前连批林批孔批宋江的文章都写过,这点苦有啥吃不了的写大不了让孔庆东告我一个侵犯名誉罪呗。  我正式当老师的时间不太长。当过3年中学老师,4年大学老师。此外各种临时老师当了无数。如果说老师就是教给别人知识的人的话,那我从3岁到现在,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是在“诲人不倦”中度过的。我当老师的秘诀用一句话就可概括,叫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好为人师”,两个基本点是“不求为人师表”和“人人是我师”。  我从小好为人师,见人有错误就指出,见人有疑惑就指点。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我错误地理解了伟大领袖的话,把“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理解为“我们向谁指出都行”,结果到处碰壁,吃尽苦头。小时候,我向父母指出,得到的是辱骂和毒打;我向老师指出,得到的是嘲笑和批判。长大后,我向领导指出,得到的是什么,中国人都知道。这些我都不在乎,最最笨蛋的是,我竟然胆敢向每一个女朋友指出。结果在我短暂的恋爱史上,有三个女朋友因为我指出她们的错别字而愤然离去。但是我本性难改,不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别人就浑身难受。所以要说“我现在怎样做老师”,中心特点就是,天生酷爱本职工作,最见不得众生愚昧。敌人若把我抓去,不用严刑拷打问我的上级是谁,只要把我上级的名字写错,我立刻就会上去改成正确的,并让他们再默写一遍。  为了保证“好为人师”这个中心,首先要做到“不求为人师表”。有些老师的最高理想是“为人师表”,这在我看来就是犯了“主题先行”之病。你怎么能保证自己配得上“师表”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他可没说“师者,做人之榜样,生活之楷模也”。把老师的道德标准定得过高,容易导致率相作伪,“师贼”丛生。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当然,大多数老师的道德是在水准线之上的,但那是因为这一职业本身是“积德”的职业,有利于人的道德修养,而不是当老师的人天然比别人高尚。我在道德上取与学生平等的态度,你勤奋刻苦,我给你好成绩;你敢扰乱课堂,我当场揍你丫的;你认真指出我的错误,我请你吃饭;你敢穿三点式来上课,我就告你性骚扰。总之,不当圣人,教和学两方面都会从道德的压抑中解脱出来,从而集中精力于知识的传与承。  既然不用为人师表了,那就可以真正的虚怀若谷,“人人是我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太骄傲了,丧失了三分之二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必然知道或者掌握另一个个体所不知不会的某些事物或本事,所以,从每一个人身上多少学点东西,是保证自己能够永远“好为人师”的无穷源泉。如果说当老师的应该具备什么道德的话,我认为就应该具备“人人是我师”这个道德。这个道德既符合老子“知雄守雌”的理论,又与毛主席所提倡的群众路线相一致。其实用武侠小说里的话表达出来,就是“北溟神功”。一个人有了北溟神功,但是绝不想当武林盟主为人师表,而是只想当一个达摩堂长老好为人师,这对于我这种中等智力中等运气的人来说,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吧  本文发表后,得到教育界师生颇多赞誉&nbsp&nbsp

删改的奥秘十则

孔庆东先生一篇文章中批评“北大正充满了尘垢”,编辑把“北大”改为“社会”。  孔庆东先生一篇文章中称赞韩国总统金大中先生为民主自由不屈不挠奋斗几十年,提到他当年“闹革命”,编辑把“闹革命”改为“身处逆境”。我不知什么时候“闹革命”成了忌讳,原来为自由而奋斗属于“逆境”,而获得了荣华富贵就是“顺境”吧。  有一篇文章批评中学语文教材的某些课文讲解得太沉重,举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课文为例,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压在心上的坟”。很快有大批判文章予以猛轰,该文最伟大之处是去掉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书名号,说原文作者污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压在心上的坟”。一个字也没有篡改,只不过砍掉了个书名号,于是就差点砍掉了原作者的脑袋。杀人大师,杀人大师  孔庆东先生批阅研究生入学试卷,有一个名词解释:蝇王,这本是一部英国小说,但是许多考生答成是法国萨特的苍蝇,当然算错。其中有位高明的考生开头写道:“蝇王,又译苍蝇。”孔庆东读给其他老师听,皆大笑。  孔庆东先生有本书叫空山疯语,每一部分的标题下面胡诌了两句诗。第一部分的标题下面写的是“空山疯语起苍黄,百万熊狮落大江”。出版社看了如临大敌,怀疑是疯狂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劈头一联就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孔庆东听了哭笑不得,反复解释说我最尊敬的人就是毛主席,我怎么能攻击他呢我不过是借用他的句式,表示我的文字中含有一种佛家的意味,暗示读者不要迷信语言,语言都是空洞的,好比一百万头狗熊狮子企图跃过长江,结果都落入水里,语言本身是不能到达彼岸的,迷信语言就要落空,禅宗讲“不立文字”,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怎么解释,出版社都听不进去,非说读者会理解成百万人民解放军都被国民党蒋匪军打落在长江里。孔庆东只好退步,说那就改成百万熊狮“乐”大江吧,“乐”是胜利的笑声,总比“落”好吧。出版社还是不同意,一定要再改。孔庆东说我改不了,请你们随便改吧。出版社说你的文章谁能改得了还是请孔博士体谅我们的处境,再改改吧。孔庆东一气之下,灵感飞来,说好吧,那就改成“空山疯语起苍黄,背着书包上学堂”,什么意思也没有,总行了吧出版社听了,一片欢笑,无人不赞孔博士又聪明又大度。书很快出版了,许多读者都问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位后生撰文大骂孔庆东无聊,用铁证如山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考证出孔庆东这两句分明是同时剽窃了毛主席诗词和流行歌曲小小读书郎,可见文学水平之低,文学道德之差,他一天能写这样的东西100多句云云。孔庆东看了,哈哈大笑。儿子在旁说:“我爸又笑出眼泪来啦。”  孔庆东夕阳照高楼一文中讽刺耸在空中的高楼“它们俯瞰着地面上的青草黄叶,就像城市里盛装的妓女蔑视着一群农家姐妹”,这句被编辑删掉,因为这个比喻句的喻体恰恰是本体。城市里的编辑害怕对城市罪恶的揭露,害怕刺激人们对立情绪的词句,更害怕还乡团说他要搞“阶级斗争”。  孔庆东百年回眸看女装一文中有几句嘲笑新时期之初刘晓庆等明星的穿着很土气,编辑非要把人名删掉。动不动就告“名誉诽谤罪”,已经成了这个时代文化专制的又一新招。  孔庆东学术文章中的“我”字和“我认为”等字样经常被删掉,于是他知道,虽然“我们认为”的时代似乎过去了,但“我认为”的时代还很遥远。现在是一个无主语的时代。  孔庆东在孔夫子出书一文中写孔夫子跟南子开玩笑,把“停车坐爱枫林晚”讲成“先停车,后做爱”。这引起了北大某些学术权威的一再愤怒和嘲讽,他们说孔庆东连这句诗都读不懂,算什么狗屁博士还有,这句诗是唐朝的,孔夫子怎么能够读到孔庆东连起码的历史常识都没有,真给我们北大丢脸这样的人永远不能当教授孔庆东得知后,连连说:“是呀,真给我们北大丢脸,北大的脸都让这种无知的王八蛋丢尽了”&nbsp&nbsp

语言的奥秘十则

东北人喜欢用血缘关系亲戚关系来称呼人。这本来是农业社会的特征,但是东北尽管工业化的程度是全国各省区最高的,却还是愿意这样称呼。你一下火车,就会被热情地包围住:“大哥大姐吃点儿饭呗,包子馅饼大米粥都是热乎的,刚下火车怪累的”说得你似乎真到了亲戚家里,不吃真的不好意思。在东北,你不是先生小姐同志公民,也不是处长经理教授导演,而是大叔大爷老姑父大妹子。这与东北人的“寻根情结”有关,东北人永远怀恋中原,所以血缘意识体现在语言层面。  一位考察目前色情业状况的社会学专家介绍说,各地的妓女招揽生意的语言各具特色。广东的妓女与国际接轨的程度高一些,经常故作含蓄地说:“先生,你不寂寞吗”北京的妓女喜欢表现潇洒,说话的态度仿佛是对着丈夫或情人似的:“嘿,想玩玩儿吗”东北的妓女则直奔主题,张口就说:“大哥,咱性交呗。”吓得许多男人终生阳痿。  现在的体育解说员口误百出。一天听电视里的足球解说员流利地说道:“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全场比赛结束了。”我不禁万分惊奇,原来守门员还负责吹哨,比赛的结束时间也要由他决定,真是匪夷所思。  几年前去王府井买书,听见喇叭里反复播送道:“努力建设文明卫生的首都市容,坚决执行北京市政府关于随地吐痰的决定”我望望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没一个执行的,我也就算了。  2001年1月,去北京东城区开会,在一条胡同里看见一条标语:“全市人民动员起来,坚决与溜门撬锁的犯罪行为做斗争”我顿时感到热血沸腾,可就是不知沸腾起来之后怎么办。  一次从哈尔滨乘火车到北京,火车到达终点时,广播里嘱咐旅客说:“等火车停稳后按顺序下车,请大家带好行李物品,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不要忘了拿别人的东西。”我连忙四下看了看,发现没啥可拿的,才恋恋不舍地下了车。  韩国首都汉城著名的购物中心南大门市场写着这样的标语:“日本人大欢迎”这令我非常吃惊,我严肃地对韩国朋友说,写这个标语的商人是在损害韩国的民族尊严。  小时候听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把“小别重逢梁山伯”听成“小兵冲锋梁山泊”。后来读王安忆的小说,才知道她也是这么听的。王安忆是上海人,跟我这个哈尔滨人听得一样,可见任何一句话,人都是喜欢向简单有趣的方面去了解。  有一段根据长篇小说红岩片段改编的快板书叫做劫刑车,是写双枪老太婆劫车救江姐处决甫志高的故事,最后一句是:“这就是,大石桥畔除叛徒,老太婆下山劫刑车”这句话有点绕嘴,因为“畔”和“叛”同音,“除”和“徒”叠韵,更麻烦的是“叛徒”和“太婆”声调一致。所以我上小学时有一次课间向同学卖弄,一个不小心便说成了:“这就是,大石桥畔除太婆,老叛徒下山劫刑车”说得铿锵有力,神采飞扬。结果一个同学马上向老师告发了我的“现行反革命罪状”,说我故意进行“反革命”宣传。不过老师是最喜欢我的,指着那个同学说:“去去去,你再瞎说,我就算你是“反革命”造谣。”那个同学知道我的势力大,只好放弃了这个机会。可见,“反革命”这个罪名,并不是看你到底干了什么事,而是看你到底站在了谁的立场上。  1975年,我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政治课考试要求默写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其中有一句:“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我们班有个名叫栗荣亮的同学,父母离婚,学习很差,“还”字忘了写偏旁,写成了“不”字。我们的政治老师是学校工宣队的领导,立刻把这件事当作严重的政治事件,全班批完全校批,批得栗荣亮自己都认为是犯了“反革命”错误。最后他在全校做早操时站在台子上高声念自己的检讨书:“我对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不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犯下了极其严重的“反革命”错误,我把社会主义不存在着阶级斗争,写成了还存在着阶级斗争,铁证如山,非常后悔,”政治老师一把把他拉开,气得大叫:“你还在继续反革命真拿你没办法。”全校师生哈哈大笑了几乎半个上午。其实那位政治老师是个心肠很好的人,可不知为什么,一遇到这种事,就变得让孩子们很害怕。现在我明白了,在一个政治不大正常的年代,好心肠的人也可能变成“魔鬼”。  文中段落曾分别发表于武汉晚报等都市媒体&nbsp&nbsp

拯救的无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