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048章:建造高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48章:建造高炉(1 / 2)

此时明王朝天在不断,显然不占天时。【】野猪皮在东北崛起,王朝气运岌岌可危,地利上也不占优势。要想改变当前局势,那就是靠人和了。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这是后世伟人说的话,此时成了照亮朱由校前路的至理名言。面对明王朝这个‘气数将尽’的帝国,再不展开斗争,就要走向灭亡。

人与天、人与地、人与人,天地人三才的力量,互相影响、交织构成了这个世界的持续变化。

天地的规律,是人类无法改变的。但是其规律所带来的变化,却是人可以抗争,甚至战胜的。

当然这个口号朱由校是不能喊的,毕竟封建王朝都讲究顺应天意,所以皇帝称之为‘天子’,这时候喊出与天斗,这不就被有心人抓住把柄,说皇帝违背天意,而他们才是顺应天意什么的。

明王朝人口起码有15亿以上,又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人力物力上优势是极大的,朱由校只要利用好这些优势,足以与天时、地利相抗衡。

决定发展重工业,以调剂北方经济的朱由校,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采矿和钢铁冶炼了,北方发展钢铁冶炼显然是比较有优势的。

作为一个理科研究僧,对钢铁冶炼方面虽然并不是专业,但钢铁冶炼,无非就是化学反应上的问题,以及温度上的问题。基本上的高炉炼铁,原理十分简单,朱由校对高炉结构还是懂的。

很快朱由校就把高炉图纸详细的画了出来,不过这年头还没有蒸汽机进行鼓风,所以高炉没办法造得太大。

朱由校为了探索技术,所以也没想着要造得很大,打算先造个小高炉,把技术先摸索出来再说。

同时还有炼焦、蓄热技术。朱由校决定先用土法炼焦,污染大一点也无所谓了。蓄热室有没有暂时都还无所谓,高炉用冷风也能生产,只是用热风效率更高,而且有了蓄热室,就具备发展平炉钢的基础了,所以蓄热室也要研究。

有了高炉,生铁生产成本就能完爆民资钢铁厂了。

发展实业,重在速度。

事不宜迟,朱由校立即跑到皇家军工厂,专门在边上划了一块地皮出来,开始亲自督造高炉。

皇家军工厂当初在郊外选址,周围地皮应有尽有,倒也甚是方便。同时还造了一批炼焦用的炉窑出来。这种土窑子,建造极为简单。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人工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点燃,这个过程延续8~11天,焦炭成熟,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冷炉,扒焦。

这就是土法炼焦,缺点很明显,污染比较大,周期比较长,耗煤也比较高。优点更为明显了,那就是生产技术极为简单。

皇帝突然要炼铁、炼焦,整天住在军工厂,很快军工厂就变得禁卫森严。

朱由校搞了几天之后,发现紧靠自己来发展技术,实在有点太过繁琐,毕竟要发展的技术太多了。

培养人才的念头再次冒了出来。

于是朱由校立即下旨成立‘皇家科技学院’,并且在北方各省张贴招募告示,只要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童生,都可以报名参加皇家科技学院的录取考试,录取之后,学院免除学费,并且每月给银一两作为补贴,第一届招募300人。

发展重工业自然需要大量人才的,徐光启等这批最先接触到西方数学、机械的人确实是人才,但是理论上还比较低级,还不如重新培养一大批人才出来。为了培养人才,朱由校开始着手编写数理化教材。

这些教材,绝对就是超越世界几百年的超级利器,只要用这批教材培养出一批人才,搞出工业革命是非常简单的。

朱由校把招生工作交给锦衣卫去做了,这次招生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必须‘根正苗红’,只招收寒门士子,商人家庭的一律不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