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其他小说>上帝的指纹> 第 2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部分阅读(1 / 2)

显然,精确的地理资讯经由不同的民族逐渐流传下来。最早的地图显然是一个来历不明的民族所绘制的,然后经由古代最伟大的航海民族、纵横世界海洋1000多年的迈诺斯人(minoans)和腓尼基人(phoenicians)流传到后代。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图被收藏在埃及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的图书馆,经过地理学家整理后编纂成集,供学者研究3。

根据哈普古德教授的研究,这些地图集和一些原始地图辗转流传到其他学术中心,尤其是君士坦丁堡。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君士坦丁堡被威尼斯jūn_duì 攻占,这些地图落入欧洲水手和浪人手中:

这些地图大部分是地中海和黑海地图,但其他地区的地图也流传了下来,包括南、北美洲和南北极的地图。显然,古代航海家的踪迹远达南极和北极。说来也许不可思议,但证据显示,某个古代民族确实曾经在冰封之前勘探过南极海岸。这个民族显然拥有先进的导航仪器,可以精确判断经纬度。他们的航海技术,远远超越18世纪下半期之前的任何古代、中古或现代民族。

这些年来一直有人推测,远古时代,地球上曾经存在一个如今已经消失的文明。上述的航海技术足以证明,这些假设并非纯然是空穴来风。古代航海技术的证据,大部分被学者斥为神话,但我们在这里提出的证据却不是轻易可以推翻的。我们的证据显示,以往发现的那些证据现在必须重新提出来,让学者以开放的心胸重新加以评估4。

尽管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强力支持哈普古德的推论(见下文),而且,连美国地理学会会长约翰·莱特(john wright)也承认,哈普古德〃提出了亟待学界验证的假设〃,但是,至今仍未有学者对这些神秘的早期地图,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哈普古德在学术界的同仁,非但不曾赞扬他在人类文明研究上的贡献,反而刻意打压他。直到逝世之前,他的观点和研究工作备受讥刺,而这些批评往往是〃尖刻的、琐碎的,禁不起事实的检验,回避了真正的问题〃5。

爱因斯坦观点

已故的查尔斯·哈普古德教授,生前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基思学院讲授西方科学史。他既不是地质学家,也不是古代史学者。然而,他的研究却对世界历史和地质学产生极大的冲击。他的成就应该会受到后人肯定。

爱因斯坦早就看出这点,所以,他破例为哈普古德在1953年写的一本新书作序。这年也就是哈普古德对皮端·雷斯地图展开调查之前的几年。在序文中,爱因斯坦指出:

我经常接到各方人士来函,要求我对他们尚未公开发表的论点和观念提出一些看法。当然,这些观念和论点大多缺乏科学根据。然而,接获哈普古德教授的第一封信时,展读之下却让我大为振奋。他的论点虽然简单,却极富创意;如果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他的观点必将对地壳的历史研究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6。

哈普古德这本书所提出的〃观点〃,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地质理论。他试图解释,南极大部分地区,直到公元前4000年,为何能一直保持无冰状态。此外,这本书也探讨地球科学其他许多异常现象。哈普古德的论点简述如下:

1、南极大陆并非一直被冰雪覆盖,在某个时期它的气候曾经比现今温暖得多。

2、当时这块大陆气候温暖,因为在那个时候它的地理位置并不在南极,而是在南极以北大约20o0英里处。换言之,当时它的位置是在〃南极圈之外的温带,或温带和寒带之间的地区〃。

3、在一种名为〃地壳移置〃(earth-crust displacement)的地质机制(plate-tectonics)运作下,这块大陆转移到目前所在的位置,进入南极圈之内。这个机制不同于结构地质学上所谓的〃大陆漂流〃(continental drift)。它指的是:地球的整个外壳〃有时可能移换,如同一只橘子的表皮,松俄后就会整个的移动〃。

4、根据哈普古德的推测,〃地壳移置〃造成南极洲向南移动后,这块大陆逐渐变冷,地上形成的冰层口愈扩大,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支持这个激进观点的进一步证据,罗列在本书第8部各章。在这儿,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正统地质学家到现在还不肯接纳哈普古德的理论,尽管他们一直无法提出有力的反证。哈氏的观点引起太多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有哪一种地质机制,能对地表的岩石圈产生如此强劲的冲击,以致引发规模如此庞大的地壳移置?

让我们听听爱因斯坦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在南、北极地区,冰雪不断累积,分布并不均匀。地球的运转使这一堆堆分布不均匀的冰雪产生变化,从而引发出一股离心的动力,传送到地球僵硬的表层。以这种方式产生出来的离心动力,能量会日渐增强;当它达到某一个程度时,就会使地壳松脱,开始移动……7

(。。)txt电子书下载

令人惊异的是,皮瑞·雷斯的地图似乎蕴含一些间接证据,支持哈普古德提出的理论:地壳突然南移之后,南极洲部分地区才开始形成冰层。更重要的是,由于这样的一幅地图只有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才有可能绘制成,我们不得不对人类文明的历史重新加以考证。根据一般学者的看法,公元前4000年之前根本不可能有文明存在。

简单地说,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的共识是:

●文明最初发源于中东地区肥沃的新月形地带。

●文明发源于公元前4000年之后,在最早的真正文明(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出现时达到一个顶点,时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随后出现的文明,崛起在印度河流域和中国。

●大约1500年后,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的南北美洲,独立地发展出一个文明。

●在旧世界,自从公元前3000年以来(在新世界,自从公元前大约1500年以来),文明稳定〃演进〃,变得愈来愈复杂、精致和丰富。

●因此,相对于今天的人类文明,所有古代文明(以及它们的各种成就)只能算是原始的玩意儿(中东古代天文家对上天的敬畏,违反科学的精神,而埃及的金字塔只不过是〃原始工程师〃的作品)。

皮瑞·雷斯地图所蕴含的据证,却跟以上所有论点发生抵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