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三十一章 衰败之雨的空间,康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衰败之雨的空间,康德(2 / 2)

纵观其一生。学术乃是生活中第一大事,餘皆庸常。哲学自然是他至高的成就。不过其研究并不完全以之為主线。

他毕生追求真理,不断改进他的学说,使其更加精确,日益完美。而这个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就体现在个人著述和教学中。

与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诸多学者和伟人一样,康德出身贫寒。

母亲对他影响尤其深远。

康德在自传中写到:「她為我种下第一粒善的种子,使我的心灵朝向大自然,唤醒并扩大了我的智力,她的教诲对我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

母亲很珍视这个身体羸弱的儿子,还引导他皈依虔敬主义。康德在成年后很重视虔诚派的道德修养。

逻辑与形上学教授马丁、克努岑向他介绍莱布尼茨和牛顿的学说。

康德在大学四年级开始撰写物理学论,由於母亲已经身故,家中财力不支,他经常中断学业,接受救济。

1746年,康德完成第一篇作品《论对活力的正确评价》。所谓「活力」(dikraft),就是动能,康德试图调解笛卡儿和莱布尼茨的关於动能与速度还是速度平方成正比的矛盾,他建议分情况使用两个公式。

这篇论没有选用拉丁语,而是以德语写成。

同年,康德父亲身故,而他的全部论都不被克努岑接受,所以康德中断学业,外出谋生。

1755年康德出版其第一部重要著作《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一如康德的其他早期著作,书的原名极长,《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或者根据牛顿定律试论整个宇宙的结构及其力学起源》。

康德指出不能因為宇宙秩序井然而推断上帝必然存在,因為只要自然界受必然规律支配,它就可以自发地从混沌发展到当下的完美程度。

同时,康德认為上帝作為宇宙的设计者仍然有存在的理由。书堪称自然哲学的绝唱。书中还提出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康德人最為喜爱自然地理学,认為它是歷史的基础。

康德在得到卢梭的小说《爱弥儿》,据传他為此打破了外出散步的惯例。从此在他的工作室中出现了唯一的一件装饰品:卢梭的肖像。

康德认為卢梭发现了人类共有的天性,可以与发现自然规律的牛顿并论。但是深通不同民族生活状况的康德并没有陷入卢梭回归自然的道路,他认為北极的游牧生活同宫廷生活一样鄙俗而不自然。

是年冬季,发表手册《三段论法四格的诡辩》,批判形式逻辑,试图解释判断形成的原因。同时完成普鲁士科学院徵《对自然神论和道德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指出不能将真理和善、知识和道德混為一谈。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以至当地的居民在他每天下午3点半散步经过时来对錶,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因為读卢梭的《爱弥儿》入迷,以致错过了散步的时间。

或许正是因為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康德很少受到疾病的折磨(康德自幼身体孱弱,然而却享年80岁,或许也与此有关)。

不过康德是一个非常好交际的人,十分健谈,经常邀请客人与他共进晚餐。讲究吃喝,对美食有特别的偏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