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其他小说>跟央视名嘴学口才> 第 2 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 部分阅读(1 / 2)

如在《四世同堂说电影》一期节目中,当这家四世同堂的老奶奶兴致盎然地侃了一个段落之后,崔永元接过话茬说了一句:“奶奶,咱们不说了,留一点急急他们。”

礼貌、尊重,加上适当的捧一捧,老奶奶的“演说”停得美滋滋,现场的观众听得乐悠悠,话谈的主题又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现场。

跑题还有一种情况是,谈话者出现了模糊,甚至不正确的认识,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及时打断对方了。这样的打断更需要艺术性,既不能采取正面批评的态度对对方进行纠正,也不能置若罔闻。看看崔永元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怎么做的。

在一次节目中,一位女观众说:“下岗了,希望找个工资较高、工作不累,离家又近的单位。”崔永元故作理解地说:“噢,咱们让单位搬得离你家近点儿!”这位女工和大家一起笑起来了。

在《鸟与我们》中,有个关于养鸟的争论。嘉宾谭宗尧提出:“谁有能力谁养”,崔永元问:“我们怎样来考察他有没有能力?”嘉宾:“考试呀!……”他的话音一落,崔永元一本正经地宣布:“待会儿讨论结束,大家不要马上走,我要对大家进行考试,由谭先生出试卷,考考你们谁有养鸟能力,谁没有养鸟能力。”(众人大笑)

针对此类情况,崔永元一般会采用“归谬法”,就是夸大言语的不合理性,来暗示观点中的谬误。

其实,要想做到巧妙地打断对方的谈话,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锻炼的地方。

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用心听了,才能听清楚、听明白对方说了什么,说得对还是不对,是不是紧扣主题的。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及时打断对方。及时打断对方可以不让对方“跑”得更远,但是,并不是说一发现对方跑题就马上不让对方继续说下去,而是应该找对点,找对让对方停止的点。一般来说,这个点应该是对方阐述的一个完整意思的终结点,否则对方说了半截,明显没有说完,你的打断会让对方很难堪的。

第9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9)

第三,不要直接否定对方。龙腾小说网提供对方跑题了固然不妥,但是也不能因此就直接让对方闭嘴,更不能直接否定对方。最好是用含蓄的、暗示性的话来点醒、引导对方回到主题上来。

第四,不要生硬地打断。再好脾气、再有修养的人,在他谈兴正浓时,哪怕是已经跑题,你生硬地打断都会让对方不快,感觉不受尊重。

■化解尴尬的机智妙语

“你怎么这么穿衣服?”“你的发型看起来怪怪的。”“你让开,别挡着我。”……此类的尴尬在公众场合,会让很多人感到难堪,自尊心受挫。遭遇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肯定会很窝火。发作,自己更折面子;置之不理,有失尊严;斤斤计较,有失风度;最好的办法还是巧妙地化解,不但不会有损身份,化解得好还能给自己加分。

崔永元的机智幽默人所共知,在化解尴尬方面也有着自己的高招:

事例一:

小伙子:崔哥,你的“实话实说”怎么没有过去好看了?

崔永元:不错,我也觉得没有过去好看,我们有责任,不过主要责任在你。

崔永元:小伙子,你结婚没?

小伙子:没有。

崔永元:我告诉你,结婚的感觉和恋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问题是很尖锐的,而且也确实是很多观众的一致反映。但是,节目的好看与否和观众的欣赏角度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崔永元先承认这一点,同时用一个“恋爱和结婚”的恰当比喻巧妙地将另一层意思表达了出来。比喻贴切,回答诙谐。

事例二:

女青年:崔老师,学校要开辩论会,您教我几招啊?

崔永元:什么题目?

女青年:“iq”与“eq”哪个更重要?

崔永元:你说哪个更重要呢?

女青年:我也不知道,问你呀?

崔永元:好吧。我给你出条“妙计”:讲“iq”与“eq”的书,书市上都在卖,你进去问问营业员,哪个卖得快,卖得快的就重要。有了这个秘密武器,包你旗开得胜!

“iq”与“eq”哪个更重要,这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所以回答哪个重要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崔永元深知这一点,所以,他用现象说话:哪个卖得多哪个就重要。既回答了问题,又没有留下漏洞。

事例三:

大学生:都说你崔永元语言了得!会说方言吗?我会多种方言,你敢和我比比吗?

(大学生说了广东话,客家话和闽南语,崔说一句也听不懂。大学生非常得意。)

崔永元: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学校的,学校在什么地方,哪个班级,住哪个宿舍……

大学生:你问这么详细干什么?

崔永元:啊!没什么,我回北京以后,是想抽个时间向国家语委报告,在广州的某个学校,有一个不提倡讲普通话的角落,方言很盛行,请他们来查查!

第10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10)

在这个事例中,大学生显然是抱着挑战的态度来的,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崔永元语言了得,是他的语言很机智幽默,表达很流畅,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不是会多少种语言。龙腾小说网提供崔永元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回答,而是幽默地从提倡普通话的角度来“反驳”他,这样既回答了他的问题,同时还传达了一个信息——国家在大力提倡普通话,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做表率。

从崔永元身上,我们除了看到他为自己解围的机智幽默,更看到了他的睿智。因为,他的幽默不是单纯的搞笑、诙谐,而是同时传达另一种意思,体现的是一种智慧。这一点当然需要长期的积累。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尴尬的事情,可以借鉴崔永元的做法,机智、幽默、巧妙地化解。除此之外,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自我解嘲。

自己有了过错,受到别人的嘲讽,反击只会激化矛盾,而自嘲则可以很好地化尴尬于无形。

有一次林肯乘马车上街,在街口被过路的jūn_duì 堵住了,林肯走下马车问一位老乡:“这是什么?”意思是想问这是哪个部队的,老乡以为他不认识jūn_duì ,就训斥道:“联邦的jūn_duì 呗,你真是他妈的大笨蛋。”面对如此窘境,林肯转身对身边的人说:“有人在我面前说老实话,真是一种福气,我的确是个他妈的大笨蛋。”

自我调侃式的自嘲不但没有使林肯在众人面前丢失面子,相反还向众人展现出他雍容大度的胸怀。

2?将错就错。

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事,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尴尬,而牵强的解释更像是一种欲盖弥彰,这时候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巧妙补救,则会出现新的生机。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时候,你会遇到蛮不讲理的人,他们会有意提出毫无道理的问题来刁难你,让你哭笑不得。不论你答与不答,都已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时候,要以幽默为武器予以还击,将尴尬不知不觉地转移给对方。

加拿大前外交官斯特?朗宁1893年出生于中国襄阳。1923年朗宁竞选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的血统”。朗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幽默地反击道:“你们是喝着牛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

这样的妙语幽默风趣,既是笑话又非笑话,有礼有节,让对方知道推断的错误。

4?转移视线。

当遭遇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时,可以巧妙地抓住话题中的空隙转移视线,巧妙应答,走出困境。

一个实习导游生带着旅游团到古城扬州参观。当她向大家介绍扬州曾经有着辉煌文明的历史的时候,有游客问:“有什么大人物诞生在这座城市?”导游一下子愣住了,因为他也不知道。众多游客都围了过来,也想了解一下。导游见状,机敏地说:“先生,这个城市里诞生的都是婴儿啊。”旅游团的成员们顿时哈哈大笑。

第11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11)

导游面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巧妙地偷梁换柱,运用了诞生的“歧义”,转移了话题:把“诞生了哪些名人”转移到“诞生的是什么”上。龙腾小说网提供尽管导游的答案似是而非,但大家都清楚这只是个玩笑,于是乐在其中,导游的尴尬也随之化解。

■善于营造谈话气氛

谈话是一种思想感情、看法等的表达,但是,仅仅把谈话理解为“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片面的。最好的谈话意味着信息的交换、兴趣的分享和思想的交流。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和有的人一起交谈,会觉得谈得很尽兴;而和有的人一起交谈,总感觉很别扭,不能畅所欲言。造成这种不同感受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条是谈话气氛,它是谈话能否顺利展开的前提。崔永元的节目每每能够让嘉宾尽情所言,让观众大呼过瘾,都源于他高超的营造谈话气氛的能力。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和谐的谈话气氛呢?

1?表达方式多口语化。

口语来自于生活常态,它自然、灵活、通俗、生动。而且,口语化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谈话空间。我们很讨厌别人打官腔,一旦对方这么跟你说话,你就知道再谈下去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了。口语化营造的亲切氛围,让心的距离更近,让双方更愿意敞开心扉。崔永元的平民化语言,使得他好像在和嘉宾聊家常,这样的氛围解除了嘉宾的顾虑,放下了担心,最后甚至达到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地步。

2?交流方式的平等化。

我们看到一些主持人和嘉宾交流,把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对别人的谈话会进行判断,甚至强硬地、武断地下自以为是的结论。

“这些年,您一个人生活得太孤独了。”主持人的表情中带着一种职业的怜悯。“不,我一个人生活得很好,一点都没有感到孤独。”男嘉宾不以为然。主持人依然很执著:“鬼才相信呢。”如果面对这样的谈话对象,那我们很可能三句话后就会拂袖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