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3040章:同舟共济扬帆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040章:同舟共济扬帆起(2 / 2)

话音刚落,却听得一个女声道:“亏你还诵读圣人史书,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道理都不明白,怪不得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只是一只云雀?”这话儿有些刻薄了,那官儿虽有些畏惧这妇人,可终究是个男人,男人被一个女子,当着众人的面,如此戏弄,在没骨气也有几分怒火,瞪了哪一眼那妇人,道:“我是没本事,你未必有多好,杨大人再寻不到人,也不会看你,妇人这风韵,不要说咱们的杨大人,是我也看不?”

这话儿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哄堂大笑,那妇人勃然大怒,挥舞着拳头便冲了去。

那官只是图一时痛快,一看那妇人气势汹汹,顿时害怕了,硬着脖子道:“君子动口不动手?你,你要干什么?”

那妇人咯咯一声娇笑,眉宇间忽的多了几分风韵,盯着那官儿娇滴滴的道:“做什么,你还看不出来,你若是君子,老娘还是烈女呢?”说完便挥舞着拳头扑了过去。

“君子动口不动手……?哎呦……?”那官儿一句话没说完,便是发出了一声惨叫,众人看得有趣哈哈大笑不止,可怜的那官儿在那妇人的拳头下,连连告饶不止,引得哄堂大笑。

台,杨大人的话儿并没有停下的意思,只听得他继续说道:“诸位也看到了,一支箭,轻轻一折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怎么也折不断。咱们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咱大明的臣武将都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瓦刺虽强,杨某也有法子让他有来无回?”

这一番话自然引得一阵阵的叫好,三杨,其他官儿各自点了点头,赞扬他的成熟,而那些领兵在外的武将似有所悟,至于那些言官,虽说对杨峥这一番话表示十分的赞同,但被他这么堂而皇之的说出来,隐隐觉得有些多余,唯独杨峥自己心里清楚,这一番略带警告的话儿,一点都不多余,身为官场之人,对于人性或多或少看得明白,要说汉人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这个评价一点不为过,但要说汉人的烈性也有不少,其以窝里斗最为显著,古往今来多少名将不是死在敌人的手,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死在窝里斗,廉颇,战国四大将之一,在长平之战行防守反击之策,与秦军相持三年,使得秦军损失惨重,在看不到任何胜利前景的时候,秦人施行下三滥的反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将,用了‘纸谈兵’的赵括,结果赵军四十六万被秦人集体坑杀,赵国国力大衰,从此失去了与秦相抗衡的实力。

斛律光,是北齐军的第一名将,在与北周近二十年的争战,未尝一败,算是玉璧成名的韦孝宽,也在他手下屡屡碰壁。是这样的一位绝世名将,可惜摊了齐后主,在韦孝宽的反间计下败下阵来。不过这种决战于战阵之外的谋略,有时候并不是斛律光可以左右的,所以说,并不能说在智谋,韦孝宽压倒了斛律光。斛律光,是他所处那个时代的天下第一大名将。

周齐之间的较力,虽说天平早已偏向了周,可是斛律光的存在,却使得周忌惮不已,下不了灭齐的决心。斛律光反间计而身亡后,周人总算是下定了平定北方的决心。五年后,周武帝宇邕灭齐入邺城。他下诏追赠斛律光为柱国,崇国公,并感慨言道:“此人若在,朕岂能入邺?”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赵国继廉颇、赵奢之后最后一位良将。其早年在北方防御匈奴,使匈奴十余年不敢侵犯赵国。也正因为他的指挥有方,才能成蔺相如、廉颇、赵奢的每一个政治军事斗争的胜利。而后廉颇、乐乘出走他国,李牧便执掌起赵国的帅印抵御秦军。当时赵军主力在长平之战损失殆尽,日暮西山。在这种情况之下,李牧依然能二却秦军,足以见得李牧的军事才能非常人所能及。最后赵王迁误秦国反间计,将李牧杀害。李牧死后不久赵国被秦国所灭。

北府名将檀道济,足智多谋。刘裕时,他与王镇恶是攻灭后秦的首要功臣。元嘉八年,檀道济攻北魏,大小三十余战,多获胜利。魏军见正面战场难以取胜,轻骑截断了檀部的粮道。在危机时刻,檀道济临危不惧,用唱筹量沙之计安全退兵。观之后来的王玄谟也是北伐主帅,可是他不仅北伐无功,在魏军大举反攻时又慌乱惧敌,致使全军覆没。

檀道济是当时仅存的北府名将,左右心腹都身经百战、诸子也非等闲,为当朝所忌。有人曾当面指出:“安知非司马仲达也。”再加帝多病,最后被彭城王刘义康、领军刘湛召其入朝杀害。后来,北魏人听说檀道济等几位能征善战的名将都被杀,便无所畏惧地进攻宋国,直逼宋都建康。

此时宋帝才后悔杀了檀道济等几位名将,意识到jūn_duì 确实犹如长城般重要。”他登城叹道:“假若檀道济在何至于如此呀!”

岳飞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然后这样一个流砥柱,愣是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似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让他对此不做些准备,防是防不住,预防针却不能放过,他可不想自己在战场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迎接自己的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诸位,本官说这么多,是要让在做的诸位明白,一场战事不光光是武将,是将士们事情,同样也是在做诸位的事情,从今日起,我们都是一条线的蚂蚱,虽说有武之分,但我敢说咱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扫除鞑子,壮大我大明声威,为此,杨某恳请诸位,为了这个同一的目标,为了更长远的将来,为了大明的千秋万载,为了我们自己的家,为了子孙后代,诸位能他做这把捆绑的羽箭同舟共济,精诚团结,争取早日立下功勋,我杨峥非是贪功之人,但凡今日在坐的大人,他日我等凯旋归来,军功章绝对有你们的一半,我杨峥说到做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