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2823章:臣朔不堪当世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823章:臣朔不堪当世用(2 / 2)

见彼此落了座,杨峥居首,其次是马愉、陈循、苗衷、高谷、徐唏,大明空缺了多年的七人内阁从今日起算彻底到齐了,当然了,这也意味着柄国十余年的三杨内阁,彻底瓦解了,新的局面就此打开了。

杨溥虽是七十岁的老人,但丝毫没有拘泥往事的回忆,相反在骨子里他的想法还有些不合时宜,在他看来三杨柄国多年,无论外面的赞扬是多么的高,三人都老了,无法再给内阁带来新鲜的活力,内阁作为大明权利的中枢,一旦没有年轻的人才引入,等三杨各自离去,内阁如何运转可想而知了,比起旁人的赞扬三杨,他更注重的是三杨对人才的培养,好在这些年身为首辅的杨士奇做得还不错,先后不拘一格地举荐了五十余人出来做官,无论是科举名声不显的于谦,还是出身低微的杨峥,能臣干吏况钟、周忱、曹鼎等人,都是由于他的赏识器重,历练而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个个政绩显著,官声极佳,算上朝廷这些年选拔的彭时、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吕原、岳正、陈文等人,大明迎来了人才最鼎盛的一朝,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些人放在任何一朝都不逊色,都是风云人物,但人才多如何能更好的用于朝廷,显然比培养人才显得更重要了,这大半年来,他一人独立支撑内阁越发对这个问题思索的深刻,三杨在的时候,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侍奉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为人稳重,是内阁稳定不可缺的人才,而杨荣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曾五次扈从出塞。成祖誉为岁寒松柏,至宣宗时五次获赐银印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虽说宣德后期,太监实力有所抬头,但远没达到足以乱国的地步,总体来看,大明的局面还是好的,权势基本上在内阁与皇上的手中掌握,身为内阁辅臣,要做的并非是一味的进取,当年的汉武帝一首打造的大汉帝国,若非他一味的进取,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好好的大汗帝国也不至于迅速衰败了,可见一个稳定的盛世,需要一个懂得进退,懂得收敛,懂得适可而止的大臣,当然了,这并非是说他否认杨峥的才干,只不过是更多的是希望杨峥能更稳健一些罢了,而说到稳健,排在第二第三位的马谕、陈循就要比杨峥强多了,马谕善为辞令,为人正派,陈循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单说感情上,他更倾向于这两人,但通过比较,他也看得出来,马、陈二人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与大事而言未必是什么好事,身为先皇托孤之臣,内阁的权势交给谁,自是要慎之又慎了,从他感情上来说,他是希望杨峥来做这个内阁首辅,可又担心杨峥太过一意孤行,将眼下大好的局面弄得心惊肉跳的,从稳妥上看他更倾向于重新打造一个新的三杨,以杨峥为首,马谕、陈循为辅,打造一个稳健的内阁。

这个想法并非是一句玩笑话,以三人的才情足够担得起这份重担,当然了在这之前,他们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内阁的一切,身为内阁资格最老,地位最高,并且是唯一的大学士,教导后辈熟悉内阁政务流程自是当仁不让的老规矩,当即冷哼了声,道:“不要以为进来了这里就心满意足,天下那么大,尔等进来只是证明你们比旁人努力,比旁人的运气好一些罢了,但这并不足以说明,你们就是个合格的内阁大学士,老夫奉劝你们一句,在你们么能熟悉这里的一切之前,最好收起你们心头的那点得意。否则日后丢人现眼,可别说老夫没提醒你们。”

本书来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