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2597章:情疏迹远只香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97章:情疏迹远只香留(2 / 2)

但不否认这匾额给他带来了不少好处,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偶尔也能从那些王侯公孙,落魄人指着匾额点评几句,渐渐也明白了这些东西的好处,要说这些人还好这一口,酒汤再贵,只要这匾额在,总有人莫名而来看一看,坐一坐,或者是端着酒汤迎着匾额吟唱一番,这几年他的这座酒家凭着这块匾额卖出的桂子酒汤算起来是这一亩三分地最多的,所以对于人随口吟唱的词儿,他可没有半分的轻视之意。先前他只顾着埋怨杨峥等人占着茅坑不拉屎,让自己赚不到银子,一时到不曾留意杨峥随口吟唱的词儿,可总算记性不差,杨峥的两句词儿他还是记得,细细品味了一番,倒也喜欢词体现的洒脱的味道,迎着杨士的目光道:“词儿还不错。说出了咱桂子酒汤的好处?”

杨士道:“既是好词,小二哥你算算看,这是赚了还是亏了?”

小二哥一愣,随即面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来,正待说话,杨士等人早已哈哈大笑出了酒肆。

众人一走,店家小二越发觉得这词儿不错,心头懊悔没有让刚才那个好看的小哥题写下来,没准儿也与墙壁的那匾额一般,成了酒肆的摇钱树呢?这么一想急忙赶了出去,可茫茫人群,哪还有四人的身影,不免又是一番懊悔,好在这词儿还记得,等改日寻个字儿好的人,写再挂,他相信这样的词儿自有那些识货的人墨客欣赏。

店小二的心思,杨峥等人自是不得而知了,一行人出了酒肆,沿着青石小路一直向前走了,与一出渡口,杨士寻了一块竹筏,老家伙不愧是长在江西这等江南水乡之地,一把年纪了,握着一把长镐,放在左侧用力往下拨弄了一下,嘴里喊了声:“走起!”那块承载着四人的竹筏便如同一叶轻舟,迎风而下,这片所谓的海域,难得是活水,竹筏出了码头,随活水而动,不多时便到了海心,众人一路行来,见两侧的山绿树成林,山花掩映,山谷之怪石密布,草木葱郁,流水潺潺。早春二月,粉红的桃花遍撒苍山,嫩绿的枝条悄悄发芽,山风轻轻扶面,鸟鸣不绝于耳,一叶扁舟,随风而动,四人置身于一片清新与宁静之,仿佛踏入了世外桃源。

“如何?”杨士将竹篙收了起来,面对杨峥问道。

“不错!”杨峥赞了声,顺手接过小月儿递过来的小凳子,一屁股坐了下来,道:“酒也喝了,景也看了,有什么话儿可以说了吧?”

杨士道:“看把你急的,这海的景色还吸引不住你么?”话虽这么说,嘴却将互市的事情说了开来,原来事情并非杨峥想得这么简单,虽说有杨峥的三场大胜作为底蕴,又有洋洋洒洒的将近万字的力言互市之利,条陈八议,计有“赐封号官爵”“定贡额”“议贡期贡道”“议立互市”“议抚赏之费”“议归降”“审经权”“戒矫饰”,对对蒙古各部长封号官爵,对贡额、贡期贡道、互市、抚赏、归降等六个方面做了规定,朝廷下看似是信服了,但反对的声音却从未断绝,这倒不是说他们怀疑杨峥的能力,事实经过开海关、下西洋、整治苏州城、罢黜市舶司,行心学、发展商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他们能感受到,也能看得到,甚至心里也认可了杨峥此番作为是能解决北方安危的法子之一,毕竟北方蒙古不如原,靠战争掠夺的方式非但不能从根本解决蒙古内部资源匮乏的状况,还会给蒙古带来大量的损失。而明朝对蒙古的经济封锁,以及烧荒、捣巢等手段也令蒙古畏惧,走一条和平的道路,毫无疑问不光是对鞑子还是对大明都是一举两得的好法子,这个道理他们并不是不明白,但明白是一回事,不反对又是一回事,延续了数百年的华夏正统,让他们从根本不能接受杨峥的这一番提议,用他们的话儿说,夷狄是夷狄,华夏正统是正统,岂可因战事而混为一团,那不是乱了圣人的教诲么,基于这个不能接受的事实,从杨峥奏半年来,表明看这事儿算是取得群臣一致的统一,但明的暗的争论没断过,其反对声最严重的要算刚刚升侍读学士的苗衷了,此人慷慨有大志。于永乐六年乡试举。永乐九年得榜眼后,授翰林编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