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2504章:不患人之不清之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04章:不患人之不清之意(2 / 2)

对于这份奏折的内容,武百官很快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以军将士的武将,其以英国公为首,另一派则是科道言官,以顾佐、徐有贞为首,武将认为,杨峥此番构想是行前人之举,“夷商自以有无市易,不费官银,不专市马。亦不过通贡之一节,非复请开马市也”。一旦开市成功,可以借机修复北边防线,这样,“年后,兵气振扬,边备严整,纵虏有反侧,我得以数年畜练之精力,以守可固,以战可胜,是不失经常之守,而可省财力且无算矣”。于国于民是有莫大的好处。

除了英国公等武将外,一些刚走出翰林院的士子也表示了赞同,曾鹤龄、邢宽、林震等十二位天之骄子认为,蒙古地区畜牧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一方面能够把更多的畜产品作为商品而用于交换,另一方面出现了“部落众多,食用不足”社会经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地区必然要萌发出对外交换商品的强烈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地区必然要萌发出对外交换商品的强烈要求,以便用自己的畜产品来换取汉族地区生产的粮食及其他生活消费品。而当这种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蒙古地区的统治者发动战争,企图打开与汉族地区进行贸易的大门,所以边疆战事不断,而这几年蒙古实力不断壮大,其以瓦刺最富强,控弦十余万,多畜货贝,稍厌兵,乃徙幕东方,称土蛮,分诸部落在西北边者甚众。年来收养残秽.兼之卤我生口,日滋月息,即令瓦刺诸部落,可三四十万,视昔之奔命穷荒,不见马矢者,盛耶?衰耶”。赞同互市。

这一番分析立即获得了不少朝大臣的赞同,尤其是这几年来不少大臣对于翰林院学习什么西洋科技,自然科学大为不满,甚至有不少群臣没少拿翰林院没有输出可用的人才而大肆攻击,总算是三杨的态度明确,加杨峥当年一手打造的翰林院已形成一股独特的力量,早已不是群臣几个奏折,骂几句能左右的,但数年来翰林院士子多学西洋自然科学可算是埋头学问,与往年参与朝廷大事的学风大大不同,因此在朝政的确没什么作为,此番一锤定音给出了这一番最肯的建议,自然获得了群臣的好感。

除了这两股力量之外,六部之也有不人赞同,户部尚书胡滢立即表示了赞同,这个聪明的三朝元老很快从捕捉到了好处,一旦这份构想得以实施,那么得到最大的实惠的是户部了,与往年的朝贡贸易不同,此番以互市为基准,也说双方是做的正当买卖,经营得好,充盈一下国库并不难,更何况人家说了,这次互市的商品以生活品居多,汉人“以段绸、布绢、绵花、针线索、改机,梳篦、米盐、糖果、梭布、水獭皮、羊皮盒、易虏马、牛、羊、骡、驴及马尾、羊皮、皮袄诸种,换取蒙古人的牛羊,战马,羊皮,不说这些东西进入大明后,能刺激商业的繁荣,给朝廷带来更多的税收,是这边疆的贸易若是繁华的话,朝廷也能获取不少税收,算因互市而停止的战争,掰着脚趾头看也知道这其充盈的银两不少。自从兼任了这个户部尚书,胡滢没想退下来,可前任先有郑和下西洋的东风、后有市舶司,商业税的西南风,两道强劲的暖风一吹,可把他吹了宣德十年来最有能力的户部尚书的宝座,他想要在这个位置继续坐下去,得拿出点成绩来,互市无疑是他最有力的东风,于公于私都赞成这件事。

况且,互市除了给他的户部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之外,礼部也能分一杯羹,礼部作为六部第二把交椅,最能体现其重要使命的毫无疑问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这几件大事,科举刚刚落下帷幕不久,世人早已习以为常,纵然礼部做得十全十美,新科世子说到底都是天子门生,与他这个礼部尚书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唯独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这件大事才能展现礼部的用处,无奈这几年大明四海升平,西洋诸国虽也往来不断,但在罢黜朝贡,兴市舶司的前提下,诸国只顾埋头做生意,什么礼仪之邦早已忘得干干净净,在这样的局面下,他这个礼部尚书有点无所事事了,长此以往入阁的念想不要想了,可一旦互市的凑成,双方少不了贸易往来,加杨峥,力言互市之利,条陈八议,计有“赐封号官爵”。无形之给了礼部天大的好事,他又不傻,哪有不赞成的道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