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2220章:江南回望绣成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20章:江南回望绣成堆(2 / 2)

说笑了两句,高航脸上神色变得肃然,杨峥知道他性子,这是说公事了,当下收起了脸上的玩笑,神色也变得肃然起来。

高航点了点头,他最看重的就是杨峥这一点,玩笑的时候玩笑,一旦涉及了大事公事,该拿出公事的模样,毫不含糊。

高航道:“自从得你吩咐,我便启动了江南的情报网络,咱们的人数虽不多,却都是骨干,他们扮成行商、游客、戏子、厨子、乞丐、路人、甚至豪门大户家的下人,得到命令后,四处收集消息,这次商业税收虽许多人不满意,但大明商业迎来了一个好时机不可否认,随着海禁的解除,郑和下西洋,江南各地的雪灾也得到救治,整个江南的商业已开始走向了正道,咱们的探子,从江西、南京、苏州、杭州、安徽、嘉兴、湖州、绍兴和宁波都打探了好消息,各地富户大户虽刻意隐瞒,但咱们的人也不是吃素的,该拿到的消息还是毫无纰漏的拿到了?”说到这儿了,高航神情显得有些自豪,伸手拿起杯来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本子,继续说道:“据南京探子查探,南京七月八月两月,共有新店铺布店七十三家、缎店三十二家、杂货店六十五家、磁器店二十一余家、纸店二十四家、辽东货大店十三家、典当百余家、客店大小数百家,还有许多未统计进去的其他店铺如果子店、皮店、弓店、手帕店、故衣店等以及更多的无名号的小摊铺,另外魏国公府四周还有难以数计的饭铺酒馆。故时人称其“甲天下”,这绝非夸大之词。

杨峥颔了颔首,大明初年以南京为国都,汇集四方精华,已是当时天下最大的城池,明初南京四十七万三千二百人中,手工业匠户计有四万五千户,近二十万人。当时的全国匠户共二十三万户,南京的匠户约占全国匠户数的五分之一。聚居在城南有十多万手工业工人,这造就了南京的商业辉煌,在洪武时其丝织业、造船业、印刷业等遍布南京城,因是纺织业的中心之地,皇家所用的各种丝织品,以及赏赐臣下的和向国外赠送的绸缎等,大部分是在南京织造的,官府用的各种锦缎、素缎和绫、罗、绢、纱等产品也多半在南京,整个洪武时代,南京城可谓是光芒万丈,天下商家以居住南京为毕生荣耀。

虽说在永乐以后虽然丧失了京师地位而作为留都,但那里仍居住着许多高官豪族。由于已有的城市规模、有利的地理交通环境和周围富庶的资源,使得底蕴极好的南京城开始朝商业化城市转向。时称南京是个“北跨中原,瓜连数省,五方辐辏,万国灌输。三服之官,内给尚方,衣履天下,南北商贾争赴”之地,上下经商,过往仕客,捱挤满路,实是气色。两边铺面做买卖的,亦捱肩叠背”。总之,当时天下大都会、大码头、大村名镇,无不商货辏集、店铺鳞次,繁盛非凡并非夸大之词。

“不愧是南京城,即便是失去了首都地位,商业的发展却丝毫没落下?“杨峥总结性的道:“说说其他地方吧?”

高航点了点头道:“安徽在元以前无千家之聚,自我朝洪武出自安徽后,人数至二千余家,坊巷井络,栋宇鳞次,百货具集,通市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却徽商已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其商铺多达数千家,颇有壮大之势。

杨峥心头开始计较:“徽州境内山多田少,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群峰竖立,高峰陡绝,开发艰难。即使勉力垦辟,种上农作物,收成也很难保障。唐宋以后,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出现收不敷食的情况,百分之七十的食粮仰扛西、江苏和浙江供给。为了获得换取食粮的货币,徽州人充分利用当地山多水清的自然地理特点,开展多种经营,植茶、造纸、制墨、制砚,形成徽州土特产富和手工业发达的经济特色,慢慢走上了一条商业之路,这种商业之路在明朝发扬光大,与山西的晋商、浙江的浙商为天下一等一的商帮,对本地的商业影响可想而知了。”

见杨峥这次没说话,高航也没停顿,这次打探的事情,依着杨峥的话儿说关乎这次商业税的成功如否,容不得有半分马虎,因此他在打探的时候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此时带着几分得意,几分自豪,说得有声有色。

“又如嘉定县南翔镇,虽有倭寇匪盗、战乱兵燹之灾,镇上店铺受损、商人破财,但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快就衰而复兴,方圆十多里,“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其中粮店、布号、典当等店铺遍布街道两侧,吸引大量的游客,从宣德五年七月、八月短短两个月的功夫,兴起酒馆、勾栏、笔墨纸砚店铺共记九十二家,时人形容,迩来肆廛栉比,华厦鳞次,机杼声轧轧相闻,日出锦帛千计,远方大贾携橐群至,众庶熙攘于焉集……”

杨峥哦了声,便没再出声。

高航继续说道:“江南苏、松、杭、嘉、湖五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在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蜂攒蚁集,挨挤不开”。镇上丝绸交易繁忙,自然商贾、工匠、农户川流不息,除牙行外,其它如饭铺、酒馆、杂货、鞋帽等日用品店纷争繁华。

江西南昌、景德镇两地,两月间针篦杂粮行、碾子行、炒锅行、卖笔行、柴草行等三十二行,另外还有“义兴油坊”、“涌和布庄”、“绸绒老店”、“铜锡老店”、“雨伞”、“头发老店”、“靴鞋老店”、“立记川广杂货”、“西北两口皮货发售”、“东西两洋货物俱全”、“木行”、“大生号生熟漆”、“枣庄”、“应时细点名糕”、“杨君达家海味果品”、“万源号通商银铺”、“书铺”、“裱画”、“画寓”、“药材”、“人参发兑”、“茶社”、“酒”、“张楼”共计百来家,生意红火,除此之外,还有湘、闽、广,西北等地,兴盛的商业店铺数目也有上百家,生意还不错。”说完高航不再多言,只顾低头喝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