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1805章:心明便是天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05章:心明便是天理(2 / 2)

在这种坚强的后盾下,大明学风继续刊登各大名家的讨论文章,但双方的演变也越来越激烈,眼看再这么下去,势必会坏了这种风气,在这时候,杨峥亲自出面,先是请了当世理学大师曹端撰写理学文章,给争论双方做出点评。

曹端为洪武年理学大师,天资颖异,”少负奇质,知读书”。五岁时,见到号称中国古代哲学之源的、,竟画地以质之父,其父竟被问倒。十五岁后,曹端曾从事农耕,业余苦读,”座下着足处两砖皆穿”。十七岁时,他已博览群书,专为自己构一书室,自名曰”勤苦斋”,以陈经籍。十八岁,开始专习儒业,”师事宜阳马子才、太原彭宗古,”游乡校”,成为秀才,其时他已打下深厚的儒学功底,”博通五经”。此后名声大显。

明永乐六年,以三十三岁的年纪参加了河南乡试,考中第二名;第二年,又参加了京城的会试,以副榜第一的身份。被授为山西霍州学正。从此步入仕途,在从政、从教之余,潜心理学研究。经永乐、洪熙、宣德年后,其学问越发见长,俨然已成集大成者的人物,无论是理学方面,还是心学上都颇有研究,为世人所敬仰,此番他在文章指出,认为这是事物的本源。是”理”是”道”。他说:”学欲至乎圣人之道,须从太极图上立脚跟。”又曰:”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通行而言则曰道,以不杂而言则曰一,夫岂有二焉。”这种世界一元论观点是唯物的。他的哲学思想是发展的。由此,他反对朱熹的太极”不自会动静”一说,认为太极会自动静,认识到了太极对事物的能动作用。由朱熹上推至二程之师周敦颐,重新为周的作了注解,让世人更清晰的看到了“理”学的有益于世人的一面。

在曹端之后,杨峥亲自出手,以给出了最精准的剖析,因文章观点新意,且算是有理有据,文章一出来,立即引得双方观看,肯定之言一时纷沓而来,算是平息了这场毫无意义的争论,让世人看到了理学、心学的各自好处,各自的缺点,如何取舍的问题,到底是理学好,还是心学好,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这种结果本就是世人愿意看到的,所以先前那种恶劣的影响彻底消除了,双方也对彼此有了重新的认识,在理、还是心的讨论上,也慢慢回归到了理性上,而这时以翰林院为首的西学也慢慢融入其中,以讨论十四行诗,为首的文章也有不少,算是给大明的读书人上了一课,渐渐达到了杨峥所想要看到的目的。

而在盈利上,因准备精良,前期出现的、印刷质量不佳,有的字体歪斜、墨色漫漶,校对也不够精确,错字较多,内容空洞等现象彻底改正后,获得士农工商一致好评,从改革后的第一版刊出后,订阅数已有三十三万,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下,收入是相当可观的,这次朝廷户部破天荒的给皇帝拨了一笔不小的款子,给后宫购买首饰,可喜坏了后宫的众人,才得知是户部从杨大人的报纸上收取的利润后,对杨大人的爱护之心不言而喻了,为此,后宫佳丽人人一手,不少妃嫔还派人送来了不少诗词稿件,杨峥挑去了其中认为言之有物,符合刊登的诗词加以刊登,此举无疑是家中了后宫诸人对诸位年轻的侍郎的好感。

至于最后一栏,名为“今日风月“设置比较简单,纯粹处于娱乐大众的,颇有些前世的娱乐新闻,当然了,偶尔也会连载才子佳人的诗词歌赋,算是满足了市民对才子佳人向往的那点心思。也算是给报纸添点喜悦之气。

六个版本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从上到下,从雅到俗,算是做到了精益求精了,在杨大人亲自定下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各项要求下,总算是走向了正轨,后面的事情秩序照本宣科,基本上问题不大,杨大人才彻底从中解脱了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