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1794章:茨菰花白小如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94章:茨菰花白小如萍(2 / 2)

雅间的气氛因这个笑话,变得欢快了许多。也就这会儿,杨荣、杨溥、胡滢、郭资等人先后走了进来,众人彼此都熟悉,加上都下了朝,也不用摆朝廷大臣的嘴脸,相对来随意的多,说话也没什么顾忌,谈论最多的自是这次言官与杨峥的争斗了,对于杨峥此番的精彩表现,少不了赞扬。

杨峥少不了说了些谦虚的话,在这件事上,他能赢除了一味的低调外,更大的原因在于从根本上,他是在做某种利益的平衡,用西洋宝物的十分之一,从利益上来说是为了让郑和的西洋之行能走的更远,更持久。这一点文官集团不会看不出来,素以从根本上,言官的此番举动,只能是局部的小打小闹而已,若不然自己一个三品的侍郎,纵有再大的本领,也难以与偌大的言官集团对抗,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除了这一点,最大的根本在于得到了皇帝始终如一的信任,这才是他能不惧弹劾的根本所在,事实证明,这一步棋是他走得最正确的一步,皇帝的信任让他进可攻,退可守,最不济不会断了自己去路,所以言官再折腾,也不过是瞎忙活罢了,这自是他的看法,落在旁人的眼里,却不是这可看,这次他所展现的实力,足以让任何人刮目相看,不说庞大的翰林院,声名显赫的英国公,不可一世的各大藩王,就是内阁的态度,皇帝的信任也都露出了端倪,才几日的功夫,满朝文武百官没人敢再轻视眼前的这个面带笑容的年轻人,认识的不认识的,神色之间莫不是透着一股恭维和羡慕。

这种结果事实上他早已预料到,他能左右与言官的争斗,却不能左右旁人的眼神,起先还有些不自然,后来发现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让人看清楚了自己年轻是了轻了些,可也不是好欺负的主儿,这不正是这次敲山震虎的目的,目的既已达到,那在意他人的目光做什么。

少了这些顾忌,说起话儿也随意了些,而这些平日里一本正经的老官僚,一旦放下了庙堂上高高在上的官老爷面孔,就变得随意洒脱多了,什么荤话儿,酸话儿层出不穷了。

当然了,说这些话儿用的还是他们最擅长的东西,尤其是三杨原本儒术,通达事几,协力相资,靖gong匪懈。史称房、杜持众美效之君,辅赞弥缝而藏诸用。又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杨其庶几乎,“三人”备受皇帝宠信,位极人臣,他们发为诗文,饱含富贵福泽之气。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应制”和应酬之作,充斥于他们的诗文集中。“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生活,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骤的气度,徒有其工丽的形式而已。这种文风由于统治者的倡导,一般利禄之士得官之后竞相摹仿,以致沿为流派,文坛风气遂趋于庸肤,而且千篇一律。这当然是后话,但眼下这股风气却成了主流,今日众人宴会的目的便是为诗词所累,所以调笑了一番,开始回归今日的主题。

杨士奇为今日的宴会主人,当仁不让的第一人,略一思索,便朗声道:“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话音刚落,众人便叫好,这首小诗读来宛如一卷湖上风俗画。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只因害羞,便背对着人在船头采菱,寥寥两句,便将少女的羞态描绘得活灵活现,的确是一首难得清雅诗词。

杨峥暗暗点了点头,此诗言语平实,却又透着几分老顽童的心态,让人感叹其为老不尊,但你不得不承认,诗句的确写得很好,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杨士奇面露得意之色,扬过脸冲着那女子笑道:“如何,公侯可会这个?“

那女子被他说得面上一红,咬着红唇沉吟了片刻,忽的仰起头道:“公猴虽不会,母狗却是张口便来?“

“哦,是么,老夫可要听听这母狗说些什么了?“杨士奇笑眯眯的道,今日这场宴会本就是为诗词而设,人越多越热闹,作为上等妓院,青楼中的女子,无论相貌如何,吟诗诵词、弹琴唱曲,仍是最主要的节目。她们中间不乏才华洋溢的诗人、说唱文艺家和戏曲表演艺术家,如薛涛、张窈窕、严蕊、周月仙……哪一个都是吟诗作赋的高手,事实上在诗歌极盛的唐代,青楼名妓几乎没有不懂诗的,能写诗的也很多,诗写得好的不乏其人。收有21个妓女的136首诗,足以令才子佳人自叹不如。青楼不仅为了唐诗锦上添花,就是宋词,可以说是在她们的怀里诞生的,宋代的勾栏女子虽仍为下流之品,却比唐代更加附庸风雅,在弄弦弹琴、舞蹈歌唱之外,识字作诗也成为她们的必修功课。

宋代及其以前的词是要配乐歌唱的,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只是后世词人大都只懂格律,不懂音乐,词才从此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然而在那个即兴填词、付ji讴歌的才子佳人时代,声色曼妙的歌姬、轻盈善舞的舞妓、席间娇笑的酒妓以及各种声乐妓,她们不但激起了诗人创作,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还让那些绝世好词传遍市井街坊,流传千古。经过了唐宋的文化渲染,到了本朝,青楼女子在诗词歌赋上的才华更让人瞩目,前些时日还听一个勾栏女子随口唱了几句小令:“藕丝裳翡翠裙,芭蕉扇竹叶。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颤巍巍鬟云鬓,胭脂j玉软香温。轻拈翠靥花生晕,斜插犀梳月破云。误落风尘。”才情毕露,就是他也自问才思做不到如此敏捷的地步,所以他并没有觉得这女子说了大话儿,而是凝神细听。

那女子咬牙沉吟了一会儿,两道淡淡娥眉微微皱起,当众人的目光因她这番话儿落在了她的脸上时,只见她娥眉轻轻舒展开来,眼角的那一抹笑意越来越浓,虽见岁月的痕迹,但一抹淡淡的风韵,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