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1122章:随风而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22章:随风而逝(2 / 2)

当出现在被锁链绑缚的朱高煦面前时,可以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熟视良久”四字,说明他们之间用眼神对了很长时间的话。一个说:“你这个坑爹的小子竟然如此阴损,说让我解释,却直接把我骗了来绑在这里,硬按上谋反的罪名,还冤杀了那么多人。看你穿着皇帝的龙袍,不过是个衣冠禽兽!”

一个说:“你当年不是挺有能耐么,敢与我争太子位。现在我是皇帝,你再有能耐,却已经成为我的阶下囚。”

一个说:“你这个不讲恩义的东西,当年若不是我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助你皇爷爷打下江山,现在的皇帝还不知是谁呢!哪轮到你这个畜生!”

一个说:“你别嘴硬。现在我就是皇帝,不仅可以把你绑在这里,而且我想什么时候杀你就什么时候杀你,还有你的老婆孩子!”

话说到这里,朱高煦登时大怒,冷不防地伸腿一扫——尽管他带着脚镣,但由于自幼练武,加上把多年的积怨、满腔的怒火都凝聚于这一腿部动作上,一下把不可一世的皇帝朱瞻基摔出老远,跌了个嘴啃泥。

一帮随从赶忙一边按住朱高煦,一边扶起狼狈不堪、恼羞至极的朱瞻基。但朱高煦力大无比,几个侍从用尽全力也按不住他。气急败坏的朱瞻基一边躲闪,一边想起宫殿门外有重达数百斤的消防用大铜缸,立即命几位大力士去抬了一口来,众人七手八脚地把朱高煦反扣在大铜缸之下。

没想到,膂力超常的朱高煦依然能把铜缸顶起,对着周围的人横冲直撞,朱瞻基情急之下,早已顾不得杀叔之名,立即喝令门外的侍卫,将宫中囤积的木炭搬来,把被扣在铜缸里的朱高煦堆埋起来,然后把堆成小山一样的木炭点燃。眼见着炭火熊熊,越烧越旺,青烟弥漫中,大铜缸由最初的剧烈摇晃到慢慢泛红、透亮、塌陷、熔化……

当年不可一世的汉王就这么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逝。

………………

今天看了一下,不知不觉第七卷已经写了将近两百张,七八十万字,历时三个月,到今晚算是画上了句号,不敢说写得很好,尽力而为,第八卷从明日开启,希望诸位喜欢,另外说明下,关于朱高煦的死,这段事情本来是宣德四年的才发生的事情,为了故事的连贯,我提前了,请诸位见谅,再者有一个书友对这位悲情的王爷给我了一点看法,这里也附带一下,不是凑字数,因为字数已经够了。

对朱高煦怎么死得没有记载,但是在及中均有。

据说有一天,宣宗皇帝闲得无聊,便想起了造反兵败被抓起来了的朱高煦,朱高煦同学可是一点都不乖,这么大人了还玩小孩子的游戏,趁皇帝小儿不注意的时候,勾了宣宗一腿,让宣宗跌了一个大跟头,估计当时朱高煦非常得意的笑了。这可是谁都没干过的也是谁都不敢干的淘气事情,作为手下败将,朱高煦终于赢了一次,绊倒了自己的侄子宣宗皇帝,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但是作为囚下之臣还不老实,还要干坏事,自然是要付出代价、受到惩罚的。

宣宗皇帝摔了一跤,搞的颜面不存,愤怒之余,自然要大大教训这个叔叔才行。于是,叫了一个大力士举了一个三百斤的铜缸压在了朱高煦的头上,但是朱高煦力气大得很,并没有被这个铜缸给压扁、压倒、压碎。朱高煦可是个真正的jūn_rén ,行伍出身,跟着他老子成祖皇帝戎马沙场,小小一个三百斤的铜缸岂能就压垮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朱高煦?朱高煦昂首挺胸,硬是将这个三百斤的铜缸给顶了起来,这不是驳宣宗的面子嘛,但是朱高煦显然已经视死如归了,不能活得精彩,就要死得轰烈。朱高煦也是一个王者,他有他的尊严,他不能屈辱的再这样活下去,所以,朱高煦并没有求饶,宣宗皇帝命人往铜缸里面加了大量的木炭,然后将木炭点燃,木炭燃烧得很厉害,个把时辰便将铜缸熔化,朱高煦就这样丢了他的性命。

当然,这只是他的死法而已。究其死因,自然是造反所致。逐鹿天下者,命运总是如此,不是成王,就成败寇,败寇的结局往往都是一个字---死!为什么要造反,原因也很简单,只有皇帝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权力不仅造就,也引起造反。但是引起对于权力的向往,还是明成祖的一句话。成祖早已立了朱高炽为世子,也就是说,朱高炽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了,按理来讲,朱高煦不应该再存野心才对,但是朱高煦一直跟着成祖造反,骁勇善战,颇得成祖器重,朱高煦本人也算聪慧,心机也颇重,对于权力最高峰自然觊觎已久。

成祖本人显然也考虑过是否要易储,曾私下就易储一事咨询过解缙,解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给成祖提出了不可易储的理由,成祖考虑到宣宗聪颖仁孝,终于打消了易储的想法。

在建文四年,成祖兵败,欲向建文议和,但恰好朱高煦引北骑至,成祖用手抚摸着高煦的背,并说,“继续努力吧,你是有希望的,世子疾病多多。”从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可以推想出很多的含义。

高煦就凭了这么一句不算允诺的空头允诺,与政府军作了殊死搏斗,终于击退了政府jūn_duì 。而此时政府军方面陈瑄又来降,燕军一时化被动为主动,渡江追击政府军,最后终于攻克首都,可见,高煦军功赫赫,也都是被成祖给君位继承的可能性引诱出来的。

跟着朱高煦的一班部将,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也纷纷向成祖建议易储立高煦。高煦造反的时候,说道,“靖难之战,非我死力,燕之为燕未可知。…”此言也非虚。只可惜宣宗已经坐稳了位,讨伐叛逆,名正言顺,御驾亲征,天下归心。朱高煦欲再演靖难故事,已不可得矣,逆天而行,终归失败。不过,我觉得,朱高煦虽然失败,也算是个英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