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702章:人情往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02章:人情往来(2 / 2)

王振的话儿刚说完,马顺心头一阵嘀咕,心道:“可不是么,谁想到堂堂的太子竟这么凑巧要入午‘门’,身为守‘门’小旗,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说起来也不算什么大事?“这么一想,刚才的懊悔之意,顿时去了一半,对着王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多谢公公提点?“

王振点了点头,自从入了宫中,他算是明白了在宫中,若没有自己人脉,势力,想要出头是千难万难,所以他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势力,自己的人脉,眼前这个小旗为人虽有些马虎,但还算有用,此时自己指点一下,也算是给了他一点恩惠,日后也许会用得着的时候。

人情往来,雪中送炭才是最可贵的?这一点王振深信不疑。

“马大人不必客气,太子常年住在深宫,马大人不认识也是寻常之事,只是,刚才太子提醒之事,马大人还是要牢记在心,切莫因泄‘露’了消息,受到惩罚?”

马顺并不蠢,王振的话儿虽隐蔽,但细细一想并不难理会,这太子是秘密返回京城,不想让文武百官知晓自己返回的消息,这才从午‘门’而入,不认识太子不过是误会,但泄‘露’了太子回城的消息,这事情虽说终究是纸包不住火,但若此时传扬了出去,这事情就算是落到了自己的头上,明白了这一点,马顺吓的一声冷汗,急忙喊来了那十几个‘侍’卫,好一通说教。

那十几个‘侍’卫也被他的话儿给下得半死,哪里还敢将此事说出去,纷纷表示绝口不提。

马顺又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这才松了一口气,待想起提醒自己的哪个太监,这才惊觉人家已经进了午‘门’,想要说什么谢谢依然来不及,他望着王振的背影,再想起这太监给自己的提示,只觉得这太监心思细腻,察言观‘色’极为准确,他日必有大出息,心头暗暗下了决心,改日一定好好去套套惊呼。

暖阁里,杨荣刚刚接到了从宫中传来的消息,皇帝今日吃了几颗丹‘药’,身子好了许多,可以早朝。

众人听皇帝的身子有气‘色’,轻轻心头欢喜,急忙把堆积多日的政务开始整理,好一会儿早朝时候,让皇帝定夺下来。

其实要定夺的事情并不多,因为大多数已经经过内阁商议做出了拟票,下达了六部着手处理,所以这些日子皇帝身子不适,多日没上早朝,朝廷各个衙‘门’依旧运转,呈现勃勃生机之状,唯独几件大事,需要皇帝的明确做出答复,杨荣才命杨溥整理出来。

第一件事就是诏修。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历朝开局修纂实录,均设监修、总裁、纂修诸官。礼部咨中外官署采辑史事,并派遣官吏、国子生等分赴各地访求前朝事迹,札送史馆。正式修成后,卷首列御制序,臣下进表,纂修诸臣姓名和纂修凡例等,誊录正副二本,底稿于正式进呈前焚于太液池旁椒园。正本藏之内府。

自从新皇帝登基后,编修就被礼部提上了议程,但皇帝以自己刚登基为由,一直没下达编修的指令,直到洪熙年号公告天下后,才让内阁组建人员编修,众人当中以杨士奇最为博学,当初定下的年体为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讫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其中,前九卷,则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至建文四年六月,为建文朝附录,其后记洪武三十五年到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事,编修人员以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蹇义、少保夏原吉为监修官。令少傅大学士杨士奇、少保黄淮、太子太保杨荣、太子少保金幼孜、太常寺卿杨溥为总裁官。曾棨、王英、王直、陈循、李时勉等为纂修官,拟好的章程正准备送入宫中,不巧皇帝身子不适,此事便一直搁浅了下来,得知皇帝身子恢复,要早朝,杨荣决定将此事作为本朝头等大事给定下来,尽快着手准备编修。

第二件事则是今年的遣官察民利病,正月初,皇帝诏广西右布使周翰、广西按察使胡概、福建太参政叶‘春’等巡行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湖州、杭州、嘉兴等处,察民利病。将近四个月的明察暗访,这些巡察官员已经返回了京城,按照祖制,皇帝要写一份圣旨昭告天下,好在这份圣旨皇帝在数月前,已经写好了,如今要做的就是借着早朝公告天下。

杨荣从一堆资料中,找出皇帝写的圣旨,忍不住高声诵读了起来:我君临天下,夙夜以康济为心。而南方诸郡,灾害频仍。但民众地远,情难上通。特命你们巡行其地,察民安否?何弊当去,何利当兴,审求其故,具实以闻。你们必公必勤,勿徒苟应故事,以副我忧悯元元之意……?“

正诵读得摇头晃脑,却听得‘门’前一个‘侍’卫喊道:“杨阁老,况大人‘门’外求见?”

“况大人……?”杨荣一愣与杨溥几人相识一望,脸上‘露’出惊讶之‘色’,杨溥道:“他不是要去南京迎接太子了么?怎么回来了?”

那‘侍’卫道:“况大人让卑职前来告诉诸位阁老,殿下已经回来了?”

一天都没睡觉,继续码出了第二更,求几张月票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