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697章:怎么忘记了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97章:怎么忘记了他(2 / 2)

京城的暖阁中,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四位阁臣正商议着迎眼下迎太子回宫的问题。

皇帝身子一天比一天一差,眼看不知什么时候就要去了,仍不见太子返回京城,四人不免有些急躁,杨浦为人比较实在,觉得皇帝既有派人送消息的意图,身为臣子就应该遵行,而不是玩小聪明,只派出一个刚入宫的小太监前往南京,此事太过草率,稍有不慎便对不起圣上的嘱托。

杨荣也是一脸的沉重,王振已经去南京两个多月了,算是往返的行程,太子接到了信儿也该返回了京城了,可仍没动静,这还不算,他密切派人关注了乐安州的汉王,惊奇的发现,乐安州王府一切风平‘浪’静,越是这样越让他感到不安。

四人中唯独夏原吉一言不发,面‘色’虽看不出端倪,唯独熟悉他的蹇义,此刻的夏原吉是一肚子的火,就在前两日,皇帝宣他进宫,询问太子回宫的事情,得知眼下毫无消息,心急的皇帝便打算派出身边的宦官海寿拿着圣旨赶赴南京召回太子瞻基。按照规定,还必须派遣一位礼官赴南京迎驾。但让他没想到了是,这些平日里口口声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官员,竟不敢担此使命,因为他们知道,汉王高煦早已广布密探、磨刀霍霍准备谋反,此时由北京出使南京,必定凶多吉少。赶往南京的官员一直定不下来,让他着实气恼不已。

四人唉声叹气了一阵,蹇义看了一眼三人,道:“三位大人,依你们之见,派谁为好呢?如今的局面,虽对太子极为不利,可朝廷的颜面不能不要啊,总不能以惧怕了汉王,而丢了朝廷祖制?“

蹇义话音一落,夏元吉道:“不错,迎接太子是大事,眼下的局面,满朝文武可没几个人敢去,此人需是个胆大之人?“

杨荣看了一眼杨浦道:“杨大人,依你之见,让谁去最合适?“

杨浦为人谨慎,听了杨荣的话儿,并没有立即应答,而是皱着眉头思索了一番,试探着道:“依诸位看,仪制司主事况钟如此?“

其余三人各自一论,随即面‘露’喜‘色’,杨荣一拍大‘腿’道:“我怎么把此人给忘了!“

刚刚还扳着脸‘色’的夏元吉,也面‘露’出了笑容,道:“有他担当此重任最好不过了?”

蹇义亦是跟在两人后,用力的点了点头道:“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杨溥见三人神‘色’,便知道自己这个人选是通过了,点了点头道:“既然都没意见,杨大人还是早些派人去吧,如今的局势,太子一日不返回京城,你我也不安心,这京城已经是人心惶惶,若再被汉王利用,与国家不利啊?“

杨荣原本还有些寄希望与王振,可等了两个月,也有些坐不住了,这几日皇帝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眼看就要去了,太子不回,朝廷的局面势必难以控制,一年前能平安过度,今日未必会如此,如今的希望就是太子能早些返回朝廷,其他都可以放在一边!

想了想道:“就这人吧?”

其余三人素来以杨荣为首,见他答应,杨溥立即冲着‘门’外喊道:“来人?”

立即一个‘侍’卫走了进来,抱拳道:“大人!”

杨溥道:“快,快,去况大人府上把况大人叫到内阁来?就说有大事相商!“

那‘侍’卫应了声,转身便去了。

内阁里四人相识一望,各自松了一口气,默默等待。

这况钟生于靖安县龙冈洲,其祖上是南宋晚期迁居靖安的况升。况升为南宋末年江西新建西山况坊人。况升之孙况亮在元代任常州府任知府,颇有家资,共有七子,其中况懋建为况钟曾祖父,曾出任过县令,但是时局已开始动‘荡’,知难而退,辞职回乡。靖安龙冈况家作为元代统治下政治地位最低等的南人,能够出仕为官极为不容易。况钟祖父况渊,饱读诗书,此时天下已是沸反盈天,并未出仕,诗文自娱。

元末红巾军的起义不断,到处屠杀洗劫富室。而靖安龙刚洲况家广有钱粮,在当地树大招风,有一伙红巾起义军窜入靖安龙冈洲况家,阖‘门’几十口尽屠,贼人去后,乡人发现年仅六岁的小少爷况以实居然劫后孤留。

今天在销售榜上看到了逍遥江山,果断的高兴了一阵,希望诸位书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