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逍遥江山> 655章:无话可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55章:无话可说(2 / 2)

御书房里人人屏住呼吸,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了杨峥的脸上,看他翻阅卷宗,粗重的呼吸声,一声高过一声。

杨峥对这些账目并不感兴趣,但还是要装模作样的看上一番,他心里压根就不相信郑和回去贪污那五十两银子败坏自己的声名,所以他稍微扫了一遍后,便让人合上了卷宗。

堂下,陈山与黄福对望一眼,眼里的惊讶还是掩藏不住,如果说如郑和卷宗上所奏,仅一座琉璃塔就‘花’费钱粮银二百四十八万五千四百八十四两,不算寺庙本身的话,那这座大报恩寺的‘花’费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如此一来,区区五十万两碎银,当真算不得什么,而郑和卷宗上所记载的账目都有理有据,让人反驳不得,那不见踪影的五十万两白银,或许只是户部没有记录在案,又或许在郑和之前,忘记了上报给户部……?“种种可能,让陈山隐隐的不安起来。

“陈大人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杨峥抬起头,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陈山问道。

陈山眉头一跳,喉咙发干,有些说不出话来,他本以为少了五十万两白银,一定会引起轰动,甚至是太子的雷霆之怒,如今看来他错了,区区五十万两银子放在了大报恩寺这儿根本是冰山一角,整座大报恩寺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银子再多都不够用,不要说是五十万两,就是一百万,两百万两,郑和只要说用在了大报恩寺里,谁也查不出什么,谁让这座大报恩寺规格堪比大明皇宫呢?“

陈山一阵沉默,诸位大臣更不敢说话。而一旁的黄福则看了一眼郑和,这个时候他倒也不相信郑和贪污了这五十万两银子,而是还在惊讶郑和事无巨细,修建了整整十六年的大报恩寺,其中监管的太监都更换了好几拨,从未有人能拿得出账目来,唯独他将账目记得清清楚楚,此时的他不要说是大报恩寺耗费银两两百万两,就是五百万,怕也是没人会怀疑,再者,从他拿出足足有一丈多的卷宗,想必是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否则绝不会准备的如此充分?这份心思,这份远见,绝非常人所能比?陈山这次想要拿大报恩寺立威,怕是打错了算盘,这样一个人物,若这么轻易就被击到了,当年的陈祖义,西洋诸国国王怕是早就吃掉了他了?“

这样宁静的气氛,也不会过了多久,才听得一个声音道:“殿下,微臣有些话儿,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端坐在左侧末尾的户部度支使魏达。

“度支”原意是量入为出。魏文帝曹丕时始置度支尚书﹐专掌军国支计。两晋南北朝也都以度支尚书主管财政。隋改度支为民部﹐唐改称户部﹐下属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其中度支司掌握军国用度的收支﹐筹划财源﹐调拨物资﹐量入为出﹐掌握经费﹐是十分重要的部‘门’。开元以前﹐由本司郎中﹑员外郎专管﹐“郎中判入﹐员外判出﹐‘侍’郎总统押案”﹐不以他官介入。官职不大,但也不小,明继前制,在户部也设置了度支使,与户部‘侍’郎一同掌管稽查工作。

魏达原本没机会参加这种朝会,但陈山今日偏让他来了,只是官职太小,陪了末座,一直在一旁默默的凝听,谁也也不曾注意他。

此时听他言语,众人纷纷扭头望来,竟有些惊讶。

魏达面‘色’一红,显得有些紧张,呵呵一笑,对众人拱了拱手。

杨峥道:“有话便说?”

魏达微微镇定了一下,对诸位大臣行了一礼,轻声说道:“微臣身为户部度支使,掌握军国用度的收支﹐筹划财源﹐调拨物资﹐量入为出﹐掌握经费的重则,今日原本轮不到微臣说话,但微臣还是斗胆说两句!“

注解:开元以后﹐逐渐以他官兼判﹐或由户部尚书﹑‘侍’郎专判﹐使郎中﹑员外郎失去主管之权。但当时还未有使名﹐或称判度支﹐或称知度支事。至德以后﹐军费‘激’增﹐财政收支成为紧迫问题﹐于是肃宗在干元元年以第五琦为山南等五道度支使﹐这是度支使名的始见﹐后逐成为专掌财政的使职﹐权任甚重﹐常以宰相兼领。其下有副使﹑判官。判官常自尚书省其它曹司中调取郎官来充任﹐称为判案郎中﹐人数多达四至六人。由于度支使掌握财政大权﹐广置吏员﹐在全国重要地区设分支机构﹐遂逐渐侵夺其它官司之职。度支使后来与盐铁使﹑户部使合称三司﹐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并为三司使一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