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4第四卷(2 / 2)

季衡知道,即使这样写,也是可以达到引起朝廷关注目,又不至于让季家太出头。

毕竟让人不断讨论此事,倒是只会让那些被倭寇抓走季氏一族女人们难堪,对救回他们和打击倭寇没有什么帮助。

汪大人于是就按照季衡意思,两人商讨着将这封奏折写好了,便让八百里加急送上了京城。

季衡这时候才又同汪大人讨论了别地方增设造船厂和火器厂事情,且也说了要增加机动水师之事,这机动水师不属于任何一个卫所,到时候却可由这机动水师直接调派各卫所水寨水军,以便能够于海上灵活策应,对将海寇阻拦于海上有利。

他还道,“这次余杭城里进了奸细,想烧毁炸掉造船厂和火器厂,可见海寇用心。别地方再设几个造船厂和火器厂,也是必须,即使海寇一地得逞,也不会让损失过大。”

汪大人便道,“朝廷给军饷,哪里够用。”

季衡便说了以商养军事,赵致礼对季衡一向了解,故而季衡说出那番话来,赵致礼简简单单就接受了,但汪大人却不,于是一听就震惊了,汪大人虽然也属于开埠派,但是他心里,依然是看不上商人。

他祖籍福建,从小也是临海长大,知道禁海之后,临海百姓不能出海生活困苦,而且容易被逼得去做海寇,所以他支持开埠,但和商人合作,他却觉得这主意非常不好,季衡是异想天开,而且失了朝廷颜面。

他虽然不赞成,但是也没有直接反对,只是摇摇头,道,“这让朝廷颜面往哪里摆。”

这些士大夫心里,朝廷颜面是十分重要,且朝廷和百姓是先对立才统一关系,朝廷管理着百姓,如放牧一群猪羊,朝廷要百姓养着,但是又高高上,心里看不上这一般百姓。

朝廷颜面大于一切,定然是宁愿加重税,也不会愿意用季衡法子。

虽然季衡外是一个标准文人士大夫,内里却是以人为本,只要能够解决问题,朝廷颜面他骨子里并没有那么重要。

当然,他也知道朝廷颜面重要性,但总归没有实际好处让他意。

特别是看到季家村惨状之后,他一腔恨意和热血压心底,不平了海患,他可能都没法吐出这口怄心里血来。

季衡看汪大人不是可以讨论对象,便也不多费口舌,只是又谈论起jūn_duì 建设来,如此两人便谈到了夜灯初上。

季衡还总督府里留了晚膳,这才走了。

汪大人忙于练兵打仗,季衡忙于战争后善后,并且开始给皇帝写那长达万字奏折,到十一月下旬,朝廷对江南倭寇之乱赏罚下来了,皇帝这次是赏罚分明,对汪秉直大人加了兵部侍郎衔,季衡加巡抚两江闽浙,赵致礼升为陆军浙江提督军务总兵官,另外将领也各有赏赐,那些战死,自然是不让白死,当然,出了错官员,也免不了或者被降职或者被革职,也有情节严重直接流放,诸如兴化知县萧至圣大人。除此,派了林琮林大人领了江苏陆军提督军务总兵官之职,带了五千人马到江苏,且朝廷还答应会之后分批送一百万两军饷给两江和闽浙。

皇帝加季衡巡抚两江闽浙,虽然季衡作为巡抚都御使,是汪秉直之下,但是因为现又加了巡抚两江,自然是起着协调闽浙和两江军务作用了。

皇帝虽然处置了一批督战不利官员,但两江总督陈焕之战争中没什么作为却只是受到了斥责,并无其他处罚,汪大人便知了皇帝意图,是要节制自己,且让季衡军务上代替陈焕之意思。

昭元十四年年底,季衡忙得脚不沾地,因为天气冷,额头上伤也好得慢,付扬到达余杭时,他头上纱布还没有拆。

付扬进巡抚府向季衡报道时,季衡火器厂根本没回来,季衡优待匠人,火器研发生产上很舍得花钱,甚至经常亲自前往督促,让匠人自然心生感动,卖力做事,这方面成果自然也十分显著,改进弗朗机炮也有了一些进展,仿制品是已经造出来了,而且季衡还建议研发散弹炮。

季衡傍晚才回府,府中管事候门口迎接到他,道,“京中一等带刀侍卫付大人到了,府中等了大人您一下午。”

一等带刀侍卫乃是正三品官,又皇帝身边,都是皇帝十分信任红人,那是十分尊贵,汪秉直这样外派一品大员见到,都不敢这种人跟前托大,季衡想了想,姓付,也只有付扬一人,他进了府去,果真堂上看到了付扬。

付扬正坐椅子上喝茶,见季衡回来了,就赶紧起身行礼。

季衡一身官服,大约是忙了一天之故,官服些微皱了,因为季衡戴着官帽,那额头上纱布有些被束进了官帽里,看着倒也不刺眼。

付扬这是有大半年没有见过季衡了,只觉得季衡比之之前稍稍黑了些,清瘦了很多,不过比起旁人来,他依然还是白。

付扬道,“下官见过季大人。”

季衡赶紧道,“付大人不要多礼,折煞我了。”

又上前将付扬托了起来,虽然季衡是实实男儿,毫无女子之态,但是付扬曾经守护过他近一年时间,故而总有种季衡是皇帝后宫感觉,甚至此时都有此感觉,季衡伸手前来热情地托他起来,他甚至有要赶紧缩回手别扭感,心里闪过被季衡如此热情地接待,真是唐突了他想法。

好付扬是心里别扭,面上不显,赶紧又寒暄了几句。

两人坐下后,季衡才问,“这已是年下了,皇上派付大人此时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付扬便道,“下官受了皇命,正是带着两百凤羽卫前来护卫大人安全,做大人亲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