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津门风云> 第四百四十八章 刘光海被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八章 刘光海被捕(1 / 2)

杨敏的判断异常精准,晚上十点钟刚过,宁家的电话便疯狂地吼叫起来。电话另一端是宋国梁有些惊慌的声音:“三爷,出事了!我师父让红帽衙门弄走了。不知道嘛罪过,您受累帮着扫听扫听,看看能不能把人弄出来。我这得安抚着师父家里实在过不去,等过几天再登门跟您细说。”

在收拾华北自治请愿团事件里宋国梁立了大功,不但组织打手得力,事后更是主动承揽责任。对外宣称这件事就是自己所为,原因就是看不得天津变成第二个东三省。

此举固然为宋国梁换来了好汉名声,可是对他来说还是弊大于利。毕竟他就在日租界活动,这么个fǎn ri名声承担下来,随时都可能面临不测。他这种表白等于是拿性命做赌注,替宁立言分担了火力。

作为酬劳,宁立言让他代管自己在日租界的码头、货仓,也算是兑现当初抓捕刘黑七的承诺。虽然宋国梁如今依旧是刘光海的弟子,实际已经算是自立门户。

刘光海不是个浑人,并未因宋国梁自立门户就把他当成仇人,只把他当成自己的合作者,彼此之间的关系比过去更为亲近。因此如今刘光海被抓,刘家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宋国梁。

他们也不傻,知道宋国梁没有把人从宪兵队弄出来的能力。找他求助目的还是在于宁立言,从日本宪兵队捞人也只宁立言才有可能办到。

袁彰武前脚在酒楼摆席庆祝,后脚刘光海就被抓进去,这其中关系自然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在宁立言联合刘光海收拾袁彰武抢夺其地盘之前,刘、袁之间虽然有矛盾,但还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更不可能惊动宪兵队动手拿人。

刘光海这次被抓固然是袁彰武指使,可是与宁立言也脱不了干系,其如果不营救刘光海于道义上说不过去,更是难以保证自己津门大亨的体面。这种话不能当面说出来,宋国梁的求援实际就是个信号,暗示宁立言这事无可推卸。这个电话刚放下,又有几个电话打进来。打电话的既有巴天庆、姜般若也有几个手下的门人弟子还包括一个白帽衙门的徒弟。

他们送的消息都一样:刘光海被宪兵队抓了,乃是袁彰武下的手。随后的用意则各不相同,有人向宁立言讨章程,询问如何应对。如姜般若这种自己人,则是提醒宁立言千万小心,袁彰武心狠手辣又不怎么遵守青帮家门规矩,最近不要随便进入日租界免遭毒手。

宁立言坐在客厅面带冷笑:“袁三这是在给我出题呢。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当初他是天津青帮双龙之一,我是个破产的少爷。我们两人斗,怎么也是他丢人。必然是我出题他来回答,答不好就让人看不起。现如今风水轮流转,我们两位置颠倒了。他总算找到了出题的机会,我这个做老大的若是被他难住,这个位置就坐不稳。纵然不至于被他彻底取而代之,日租界的地盘也要被他吞进去,好不容易形成的天津一统江湖也得重新四分五裂。”

今天宁家人格外齐,武云珠如今也怀了身孕,由于之前汤巧珍生孩子难产差点丧命的情景太吓人,唐珞伊定期过来给她做体检,顺带也占用了武云珠的名额。今晚恰好便是体检日子傍晚就赶过来,除了陈梦寒以外,一众红颜知己到了个完全,在宁家客厅里团团而坐。

原本大家聚在一起不管互相是否看得顺眼表面上总是会因为宁立言这根纽带而欢喜。可眼下大家都皱起眉头,心思很是沉重。

杨敏说道:“我和混混虽然没来往可是听老爷子说过,本地帮会都是些闲散之人受不得拘束,所以不管出了怎样的能人,都没法让他们归拢一处听一人指挥。老三是开了先河,但是能否维持得住也不好说。毕竟这里面牵扯到钱财分配,总是有人吃亏有人觉得不满意,只不过畏惧老三不敢明着跳出来反对。不提东头那帮人心里本就不忿,就是西头的混混也未必都愿意听你的令。这回事情一出,他们必然在一旁看笑话,若是你解决的不好,这帮人肯定跟着起哄,把你拉下来。”

武云珠怀孕月份不大身体又好,每天依旧去警队工作。下楼时身上还穿了制服。此时眉头一挑,手下意识地按在空空如也的枪套上:“他们敢?活腻了?谁敢不听三哥的话,我一枪……”

汤巧珍怀里抱着儿子,侧头扫了武云珠一眼,嫣然笑道:“云珠姐你这样不利于身体,更不利于解决问题。就算是当jǐng chá ,也不能动不动就想开枪。你每天在警队如果是这个态度,我们新女性报纸就没法为女子jǐng chá 队说好话了。这件事不能靠暴力解决,得用脑子。”

乔雪点头:“巧珍说得没错,这事你动枪只会让结果更坏,二宝你说对不对?”说话间又把手指塞进怀中婴儿嘴里,供其吸吮。

“那该咋整?”武云珠没了话说,不过宁立言适时拉住她的手,让她也没了委屈,只是觉得自己蠢笨不知该怎么办。唐珞伊这时主动牵过宁立言另一只手:“这事咱们的男人自然有办法,不用我们费心。孕妇需要的是休息,不能劳心劳神。”

宁立言微笑道:“珞伊说得对。袁彰武当初独霸一方照样让我收拾了,如今不过是借着日本人的势力回来,又能把我怎么样?土肥原打发他出来,也不是真要让他取代我,而是给我施加压力。日本人非常功利,他们思考问题更注重得失二字。袁彰武在天津的时候也不能让本地帮会都归他指挥,其管理码头、车站的能力也非常一般。日本人知道我比他能干,自然是更愿意用我,但又担心控制不住我,所以把他派出来做个制衡。这是一种驭人之道,如果是有皇上的年头,便是帝王心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