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津门风云> 第三百三十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1 / 2)

图书馆内的宁立言并不了解汤巧珍目下的处境,也不曾想到她居然会陷入一场麻烦之中。他的注意力被图书馆中浩如烟海的资料所吸引,顾不上其他人或事。

乔雪离开家乡前往英国最根本原因还是为了逃脱家庭束缚摆脱婚姻,接受英国教育只是次要。按照乔家材的想法,女儿最好能在英国结识一个体面的英国绅士缔结连理,彻底断了吉川家族的念想。没想到在乔雪的美貌引起其他人追逐之前,她那调皮的性子加上她聪慧的大脑,已经得到了一个孀居贵妇的赏识。

那名贵妇本身就是欧洲情报界的强人,手上掌握着大笔资源,有一批情报贩子为她效力。一开始她只是想把乔雪培养成一枚棋子,为自己在东方搜集经济情报,后来被乔雪的才具所打动,将她当成自己的传人培养。

乔雪能在租界混的风生水起,固然有露丝雅的原因,与那位贵人帮忙也密不可分。她从一开始接受的就是情报领域培训而不是警务,所以行事手段也就和普通的jǐng chá 不同。

这个时代的jǐng chá 基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图书馆。他们即便认真破案,也会去调查走访,到一线去找线索。乔雪和宁立言一样,都是享受主义者,能够坐在安乐椅上解决问题的时候,绝不肯多走一步。看似毫无意义的书籍档案在他们眼里,就是无价之宝。

英租界华人自建房屋的设计图纸都在图书馆存有备份,除去图纸以外,还有关于这套房屋的详细说明以及完整的产权变更记录。这些记录相当于房子的履历,从里面很能读出些东西。

伦敦道原本是一片洼地,1895年英国人扩建租界,把伦敦道纳入租界范围内。后来疏浚海河修缮水利,用渣土垫道才有如今伦敦道的格局。

贝勒府大管家韩启泰所居住的洋楼,原为一套中式平房,所有人是一个名叫吴鸿恩的商人,主要经营钱庄。在庚子闹拳的时候,吴家满门下落不明,房屋成为无主荒宅。

当时这栋宅院已经被划入英租界范围,根据英租界管理办法,这套无主房屋由工部局代管。韩启泰就是从英租界管理方手中买下该套房屋。

随后英租界提出要求,为了租界整体美观,强行要求韩启泰改变建筑布局,放弃中式四合院改建洋楼。无奈之下,韩启泰雇佣英国设计师哈登设计图纸并监督施工。

在建筑中途双方发生纠纷,哈登被辞退,后续工作由韩启泰自己和施工队共同完成。根据记录哈登被开除后心有不甘,向工部局提告,认为韩启泰破坏契约。可是根据工部局调查,韩启泰已经按照足额支付了费用,是以判决哈登败诉。

乔雪拿着哈登留下的图纸端详着,又看看宁立言:“你有什么想说的?”

“现在说为时过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图纸借出去,拿到实地对照。不过这种资料图书馆会外借么?”

“一般人当然禁止,不过这种制度对我不起作用。”乔雪得意地一笑。随后问道:“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发现?”

“咱两的发现差不多。英国人的记录不够全面,尤其是在租界建立之前的档案有疏漏。这可能也是受庚子的影响,否则按照英国人的性格,也会刨根问底。吴鸿恩是个经营钱业的商人,为什么要去伦敦道买房子?那地方英国人管之前是大开洼,四周只有些qiong rén的窝棚。他一个财主去那建房子图什么?还不是个堆房或仓库而是个四合院。要修这种房子,必须大动土木,自己先行填充地下避免沉降,一般商人可拿不出这笔钱。”

“而且他的家人哪去了?”乔雪指出另一个问题:“根据英国方面记录,庚子事变之后吴家满门下落不明,难道都死于拳乱?”

“闹拳的时候杀了很多人,全家被祸也不奇怪。尤其义和团打紫竹林,成千上万rén dà动干戈,洋人开炮鸣枪,义和团杀二毛子,彼此都很杀了一些人。可是这栋房子并没有被炮击的记录有没有火灾,吴鸿恩本人经营传统钱庄很少和洋人打交道,这一家人又怎么惹了义和团招来杀身大祸?这部分信息,得去找华界的关系问问看。”

乔雪摇头道:“不需要那么麻烦,书籍会告诉我们答案。”

她从图书馆一番寻找,找出好几本英国人记录庚子事变的著作以及当事人的日记还有照片。两人将几本书对着看,果然从里面发现了一条不被人注意的信息。

在一本英国神甫的回忆录中记载,其在庚子之前于天津结识吴姓商人,并被他请到家里款待。只是这家人拒绝信教,所以在庚子期间并未能得到教堂的庇护。事后再去寻找,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一栋空屋而且遭遇外力入侵,翻动得一塌糊涂。

这位神甫这段记录是和他的工作有关,感慨吴家为何不肯皈依,否则肯定能得到祝福等等。除去这部分个人情绪的内容不谈,宁立言发现洋人的记录里提供了几个重要的情况。

回忆录中写的吴姓商人应该就是吴鸿恩。在洋神甫的记载中,吴鸿恩不是一个普通的钱业商人,而是某位带兵大员的粮台。靠着战争发了横财,而他的主官又暴毙而死,他才得以返回家中安享晚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